
(1).指 任公子 。《文選·謝靈運<七裡濑>詩》:“目覩 嚴子 瀨,想屬 任公 釣。” 張銑 注:“ 任公子 ,有道者,以大鈎巨綸釣於 東海 。” 唐 李賀 《大鵬賦》:“ 任公 見之而罷釣, 有窮 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籲。” 宋 辛棄疾 《哨遍》詞:“更 任公 五十犗為餌,使海上人人厭腥味。” 明 李贽 《與焦弱侯書》:“然持 任公 之釣者,則未嘗井焉之之矣。何也?以井不生魚也。” 清 姚鼐 《送侍潞川主德州書院用前歲在揚州留别韻》:“ 任公 釣 會稽 ,豈作井鼃見。”
(2).指 太公任 ,傳說為 春秋 時人。見《莊子·山木》。《文選·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詩》:“請附 任公 言,終然謝天伐。” 李善 注:“《莊子》曰:‘ 孔子 圍於 陳 , 太公任 往弔之,曰:“直木先伐,甘泉先竭。子其意者飾智以驚愚,脩身以明污,昭昭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孔子 曰:“善。”乃逃大澤之中,入獸不亂羣,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任公在漢語詞典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指古代一種大型釣魚鈎,常見于典籍記載。
出處:
《莊子·外物》載:“任公子為大鈎巨缁,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其中“任公子”即使用此鈎者,後以“任公”代指大釣鈎。
文獻參考:
《漢語大詞典》(第1卷,P1168)收錄此義項,釋義為“即任公子所用之釣鈎”。
線上來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莊子》原文(鍊接)
引申為大型釣魚工具的統稱,強調其形制巨大。
出處:
唐代陸龜蒙《漁具詩·釣筒》雲:“短短截筠光,悠悠卧任公。”此處以“任公”指代釣具。
文獻參考:
《辭海》(第七版)釋“任公”為“大釣鈎”,引《莊子》及唐詩例證。
指北周重臣“任國公”,屬爵位封號。
出處:
《北史·李弼傳》載:“(李弼)封趙郡公,後進爵為任國公。”
文獻參考:
《中國曆代職官辭典》(中華書局)注明“任國公”為北周至唐代公爵封號之一,食邑于任城(今山東濟甯)。
“任公”一詞因《莊子》典故衍生出“志向遠大”的象征意義,如成語“任公垂釣”喻指胸懷宏願。梁啟超亦以“任公”為號,取其“任重道遠”之意,但此屬文人自號,非詞典釋義範疇。
權威參考文獻:
“任公”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分别源自不同的典故:
建議結合《莊子》原文及謝靈運詩作進一步理解其哲學内涵。
白拂迸絕財糧出綍觸龍鱗賜給粗鹵大臨誕辭當頭棒大腕搭眼點酥娘訂立發顫非驢非馬鳳盉風訓甫當釜中遊魚高名大姓古澹翰登宏長弘潤花钿黃槿葫蘆提活動椅撿察見遇簡在帝心交兵膠轕節行九轉鼎開墒坎傺木本油料林囊澀起竈驅蟲劑雀蒙桡折乳媪譏如饑似渴入鐵主簿山隅實信水曆誦書隨口亂說讨誦韬瑕通歡頑惡微指勿吉仙輀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