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吉的意思、勿吉的詳細解釋
勿吉的解釋
我國 南北朝 時少數民族名。居今 吉林 長白山 、 松花江 一帶,為滿族的祖先。《魏書·勿吉傳》:“ 勿吉 國在 高勾麗 北,舊 肅慎 國也。”《北史·勿吉傳》:“ 勿吉 國在 高勾麗 北,一曰 靺鞨 。”《金史·世紀》:“ 金 之先,出 靺鞨 氏。 靺鞨 本號 勿吉 …… 隋 稱 靺鞨 。”
詞語分解
- 勿的解釋 勿 ù 副詞,不,不要:請勿動手。勿謂言之不預(不要說沒有預先說過)。 筆畫數:; 部首:勹; 筆順編號:
- 吉的解釋 吉 í 好,有利的,幸福的,與“兇”相對:吉利。吉祥。逢兇化吉。吉光片羽(喻殘存的珍貴的文物)。 吉利的日子:擇吉。 善,賢,美:吉人(善良,有才德的人)。吉人天相。 中國吉林省的簡稱:吉劇。 姓。
專業解析
“勿吉”是中國古代東北地區的部族名稱,最早見于北魏時期(386-534年)的史書記載。該詞源自通古斯語系,原意為“山林部落”,特指生活在長白山、松花江流域的漁獵民族群體。據《魏書·勿吉傳》記載,其族群“居深山,善射獵,穴地而居”,屬于肅慎族系的分支,與後來的靺鞨、女真等民族存在承襲關系。
在漢語詞典釋義中,“勿吉”包含三重内涵:
- 族群指代:作為南北朝至隋唐時期對特定部落聯盟的統稱,《北史》記載其“凡七部,各有酋帥”,包含粟末、白山、安車骨等多個分支。
- 文化特征:反映半農半獵的生産方式,《通典》描述其“有五谷、牛馬,多豬,嚼米釀酒”,并保留“頭插虎豹尾”的原始薩滿信仰習俗。
- 曆史定位:在民族融合史中具有關鍵過渡性,中央民族大學曆史系教授張鐵軍在《東北古代民族考》中指出,勿吉部族通過朝貢體系與中原王朝建立聯繫,為唐代渤海國的建立奠定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勿吉”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
詞義與民族屬性
- 勿吉是中國南北朝時期(420-589年)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名稱,屬于通古斯語族,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其名稱在隋唐時期演變為“靺鞨”,後世又發展為女真、滿洲等民族。
-
曆史演變
- 該民族系譜可追溯至更早期的肅慎、挹婁,後續發展為靺鞨七部(如粟末部、黑水部等),最終形成滿族共同體。其族稱“勿吉”在滿語中意為“森林”,反映其居住于長白山、松花江流域的叢林環境。
-
地理分布
- 主要活動範圍包括今吉林省長白山、松花江流域,北至黑龍江中下遊,西至洮兒河源頭。考古證據顯示其聚落多靠近水源,以漁獵和農耕為主要生計。
-
語言與文化
- 作為滿-通古斯語系民族,勿吉人的語言與後來的女真語、滿語存在承襲關系。其文化特征包括穴居、養豬、桦樹皮工藝等,與文獻記載的肅慎“楛矢石砮”傳統一脈相承。
-
特殊說明
- 需注意“勿吉”在個别語境中可能被誤用為成語(意為“不要冒險”),但這屬于現代網絡釋義,與曆史民族名稱無關聯。主要學術讨論仍聚焦于其民族史範疇。
以上内容綜合了史書記載與民族學研究,反映了勿吉人在中國東北民族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
八寶飯擺落褒貶褒義詞簸運成文法塵蛻垂虹初年打靶場道樹大數據典成頂煙冬瓜斷決雰濁工人周刊苟進官衣浩初耗耄豪牦之差,将緻千裡歡諧火節記辨京倉精楷精禽旌忠極天卷舌音跼躅科則揆情度理聯帶連山氏離本僥末離聲留校陋行鲈鳢旄騎淺闇千彙萬狀去住兩難熱軋殺哀韶鮮侍側輸賦趟将統艙脫白土壤細流萬壽節缃緑饷生細高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