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鐵主簿的意思、入鐵主簿的詳細解釋
入鐵主簿的解釋
北齊 許惇 辦事幹練,有決斷,時人稱為“入鐵主簿”。《北齊書·許惇傳》:“ 惇 清識敏速,達於從政,任司徒主簿,以能判斷,見知時人,號為入鐵主簿。”
詞語分解
- 入的解釋 入 ù 進,由外到内:進入。入夢。 適合,恰好合適:入選。入耳。 進出 筆畫數:; 部首:入; 筆順編號:
- 主簿的解釋 官名。 漢 代中央及郡縣官署多置之。其職責為主管文書,辦理事務。至 魏 晉 時漸為将帥重臣的主要僚屬,參與機要,總領府事。此後各中央官署及州縣雖仍置主簿,但任職漸輕。 唐 宋 時皆以主簿為初事之官
網絡擴展解釋
“入鐵主簿”是一個古代成語,常用于形容官員的才能與決斷力。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含義:比喻有才能且經驗豐富的官員,特指處理事務時果斷幹練、判斷精準的人()。
- 出處:源自《北齊書·許惇傳》,記載北齊官員許惇因辦事高效、決斷力強,被時人稱為“入鐵主簿”。
背景與用法
- 典故來源:
許惇擔任司徒主簿時,因“清識敏速,達于從政”,在複雜事務中能迅速決斷,故得此稱號()。
- 結構特點:
- 偏正式成語,可作賓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 含褒義,強調官員的能力與效率,如“他辦案如入鐵主簿,令人歎服”。
- 讀音與書寫:
- 拼音:rù tiě zhǔ bù(注意“簿”讀第四聲,非“bó”)。
- 繁體為“入鐵主簿”。
補充說明
- “鐵”的象征:以“鐵”喻指剛硬、不可動搖的決斷力,類似“鐵面無私”。
- 現代適用性:雖為古代官職相關詞彙,但可用于贊許現代職場中決策果斷、能力出衆的人。
若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古籍原文,可參考《北齊書》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入鐵主簿的意思
《入鐵主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被迫進入官府擔任主管書籍的職務。該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被強制安排到一個與自己職業或興趣不相關的崗位。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入鐵主簿》由三個漢字組成:
- 入:部首是乙,總筆畫數為二;
- 鐵:部首是钅,總筆畫數為十;
- 主:部首是丶,總筆畫數為五。
來源和繁體
《入鐵主簿》最早出現在明代施耐庵的長篇小說《水浒傳》中。在故事中,有一個叫張順的人,被迫擔任主管書籍的職務,但他本身并不喜歡這個崗位。後來,人們将此情景用成語形式表達出來,即《入鐵主簿》。
繁體字為《入鐵主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入鐵主簿》中的字在古代的寫法如下:
- 入:類似于"人"字的形狀,隻是中間有一個橫折線;
- 鐵:在古代是将"金"字旁邊加上一個"戈"字;
- 主:寫作"丶"字旁邊加上一個"乍"字。
例句
以下是使用《入鐵主簿》的兩個例句:
- 他本來是一名出色的音樂家,但由于家庭的壓力,最終不得不入鐵主簿,從事與音樂完全無關的工作。
- 當她畢業後,她夢想着成為一名自由作家,但她的父母堅持她入鐵主簿,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她的夢想被迫擱置。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與《入鐵主簿》相關的詞語:
- 組詞:入選、入職、鐵飯碗、主持、簿記。
- 近義詞:入牢獄、就職、盡責、書記。
- 反義詞:離開、出走、追求興趣、自由職業。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