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綍的意思、出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綍的解釋

指帝王封官的诏令。 宋 司馬光 《送王待制知陝府》詩:“ 明光 新出綍, 陝 陌重分符。” 宋 陸遊 《賀張都督啟》:“某獲預執鞭,欣聞出綍。” 遼 孟初 《孟有孚墓志銘》:“懸車緻政,高蹈於前規;出綍申恩,載定于遺烈。”參見“ 出綸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出綍"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綸綍"的别稱形式,特指帝王诏書的發布。《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解釋為:"綍即大索,喻指帝王诏令的鄭重威嚴,'出綍'即頒布诏書"。其詞源可追溯至《禮記·缁衣》"王言如綸,其出如綍",鄭玄注曰:"綸謂今有秩啬夫所佩也,綍引棺索也",以佩印絲帶與引棺大索為喻,突顯诏書從醞釀到頒布的莊重過程。

在具體運用中,"出綍"常見于古代公文體系,如《全唐文》記載唐玄宗時期"出綍而六宮整肅",形容诏書對後宮的規範作用。宋代楊萬裡《誠齋集》亦有"丹墀出綍動星辰"的詩句,描繪頒布诏書時的隆重場景。該詞現代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領域,指代古代诏令文書的發布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

“出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出綍(拼音:chū fú)指帝王封官的诏令,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該詞由“出”(發布)和“綍”(原指繩索,引申為诏令的載體)組合而成,象征帝王權威的正式文書。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構成

    • “綍”在古代多指繩索或系印的絲帶,後引申為诏令的載體,如《禮記》中“綸綍”即代指帝王诏書。
    • “出綍”字面意為“發布诏令”,特指帝王任命官員的正式文書。
  2. 文學引用

    • 宋代司馬光在《送王待制知陝府》中寫道:“明光新出綍,陝陌重分符”,描述官員受命赴任的場景。
    • 陸遊《賀張都督啟》中“欣聞出綍”也以該詞表達對任職诏令的恭賀。

三、其他說法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出綍”形容“出衆的才華”,可能與曆史人物綍的典故相關,但此解釋未見于主流文獻。建議以“帝王诏令”為通用釋義,其他說法需結合具體語境考據。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司馬光文集》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摟奧水伴奏襃贈邊吹變飾逼逼剝剝畢集草靡車輔寵契崇樹挫動丹唇抵鵲法蘭西發魚告密關王賣豆腐皇舅鹘打雁彙編火燒虎穴狼巢兼夕豭熊靜適兢悚罽茵擊軋俊智跨鼓诔文留骖輪台眇因秘牒覓索鬧荒劈頭蓋頂破沒翹企清炖親賞日轉千堦睿渥塞子酾酒十二子石砮霜根彈冠振衣廷珪偷風土扶成牆托腮蛙泳聞士巷詠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