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次的意思、人次的詳細解釋
人次的解釋
[person-time] 複合量詞,表示若幹次人數的總和
詳細解釋
(1).人類之中。《晉書·庾亮傳》:“朝廷復何理齒臣於人次,臣亦何顔自次於人理。”
(2).複合量詞。表示進行同一類活動的若幹次人數的總和。如:今春全校參加植樹勞動的,共達七千人次,植樹一萬多棵。
詞語分解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 次的解釋 次 ì 第二:次日。次子。次等。次要。 質量、品質較差的:次品。次貨。 等第,順序:次第。次序。名次。 化學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兩個氧原子的:次氯酸。 中間:胸次。 量詞,回:次數(?)。初次。三番
網絡擴展解釋
“人次”是一個複合量詞,用于統計同一類活動或事件中參與人數的總和,允許對同一人進行重複計算。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複合量詞:表示若幹次參與同一活動的人數累計總和。例如,某展覽有10人參觀,其中3人重複參觀一次,則總人次為13次。
- 與“人數”區别:人數統計唯一個體(如10人),而人次包含重複參與(如13人次)。
2.使用場景
- 活動統計:如“運動會參賽人次達670人”。
- 公共管理:評估場所流量(如景區、商場)或服務質量(如醫院會診4300人次)。
3.數學與統計意義
- 疊加性:若某人參與同一活動多次,每次均計入人次。例如,1人參加3次活動,計為3人次。
- 非唯一性:與“人數”不同,人次不要求個體唯一性。
4.示例說明
- 正确用法:“植樹活動共有100人參與,其中20人參與兩次”,總人次為120人次。
- 錯誤用法:不可用于描述個體素質(如“低人次”為方言誤用)。
5.延伸應用
- 商業與文化領域:衡量活動熱度或資源使用率,如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課程報名人次等。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國語辭典》或統計學術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人次的意思
人次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表示人的數量或人的次數。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人次的部首是人字,拼音是rén。人次的筆畫數為4。
來源
人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人次最早出現在《史記·魯周公世家》這本曆史書中。
繁體
人次的繁體字為「人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次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比如,在漢代初期,人次的寫法為「亻次」。
例句
1. 這個展覽吸引了1000人次的參觀者。
2. 去年這個景點的客流量比前年增長了50%的人次。
組詞
1. 人口流動次數
2. 人次統計
3. 旅客人次
近義詞
人數、人頭、人口
反義詞
動物次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