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歲的意思、初歲的詳細解釋
初歲的解釋
古以臘日為歲終,祭祀送歲。臘日的次日,稱為“初歲”。 漢 代以後,沿用 夏 曆,以十二月初八為臘日。泛指一年之初。《大戴禮記·夏小正》:“初歲祭耒,始用畼。”《史記·天官書》:“臘明日,人衆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 三國 魏 曹植 《元會》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初學記》卷三引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初歲。”
詞語分解
- 初的解釋 初 ū 開始時,開始的部分:初始。正月初一。初旬。初稿。初等。初版。初試。初創。初綻。初葉(指某一曆史時期的最初一段)。 * (.指進入夜晚不久的時候;.指新婚第一夜)。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初衷。和好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網絡擴展解釋
“初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最初含義:指臘日(古代歲終祭祀之日)的次日。古時以臘日為一年終結,次日即為新歲的開始,稱為“初歲”。
- 漢代後演變:漢代沿用夏曆,将臘日定為十二月初八,因此“初歲”逐漸泛指一年之初,或特指正月孟春。
2.擴展用法
- 代指元旦:在《史記·天官書》中,“初歲”也指歲始之日,即元旦,是新年陽氣萌發的象征。
- 文學化表達:如曹植《元會》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此處“初歲”既有時間意義,又含祈福色彩。
3.曆史文獻佐證
- 《大戴禮記·夏小正》:“初歲祭耒,始用畼”,反映農耕祭祀傳統。
- 梁元帝《纂要》稱正月孟春為“初歲”,說明其與春季起始的關聯。
4.現代理解
- 現代語境中,“初歲”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歲首”“年初”等近義詞理解其意,常見于古籍或文史研究。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史記》《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歲:什麼意思
初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新年的第一個歲首,代表一年的開始。
初歲:拆分部首和筆畫
初歲的拆分部首是“辶”、“日”,寫作“辶”、“㐅”,共有7個筆畫。
初歲:來源
初歲是由一系列漢字組合而成。其中,“初”是指一年的開始之時,“歲”是指年份。因此,初歲指的就是新年的第一個年份。
初歲:繁體
初歲的繁體寫法為「初歲」。
初歲: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初歲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其中,“初”字的古代寫法為「刄刀」,表示一年的開始;“歲”字的古代寫法為「止年上耳」,表示一年的年份。
初歲:例句
1. 在初歲來臨之際,我向大家緻以新年的祝福。
2. 每逢初歲,家人們都會團聚在一起,共度歡樂的時光。
初歲: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初春、初夏、歲首。
近義詞:年初、元旦。
反義詞:年末、歲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