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歲的意思、初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歲的解釋

古以臘日為歲終,祭祀送歲。臘日的次日,稱為“初歲”。 漢 代以後,沿用 夏 曆,以十二月初八為臘日。泛指一年之初。《大戴禮記·夏小正》:“初歲祭耒,始用畼。”《史記·天官書》:“臘明日,人衆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 三國 魏 曹植 《元會》詩:“初歲元祚,吉日惟良。”《初學記》卷三引 梁元帝 《纂要》:“正月孟春,亦曰……初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初歲"是漢語中表示時間概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一年初始階段,具體可從以下角度闡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該詞最早見于先秦文獻,由"初"(起始)與"歲"(年)組合構成。《漢語大詞典》界定其有兩層含義:①特指夏曆正月,《大戴禮記·夏小正》注疏載"初歲祭耒"即指正月祭祀農具;②泛指年度開端時段,《史記·天官書》"初歲行刑"描述歲首實施政令的古代制度。

二、古代曆法應用

在傳統曆法體系中,"初歲"與農事活動密切關聯。《呂氏春秋·孟春紀》記載:"初歲祭坊,祈年于天廪",反映先秦時期歲首祭祀天地、祈求豐收的禮俗。《楚辭·招魂》"獻歲發春兮,汨吾南征"的"獻歲"即"初歲"異稱,王逸注指明此為"歲始來進"之意。

三、現代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頻率降低,主要保留在古籍研究和文學創作領域。《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列為書面語詞彙,釋義側重"年度初始"的抽象時間概念,如"初歲兆祥"等表達方式。在民俗學研究領域,學者常借該詞探讨傳統歲時文化的演變軌迹。

四、文化内涵延伸

作為時間刻度符號,"初歲"承載着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淮南子·天文訓》強調"歲始東作",将歲首與東方、春季等時空要素建立對應關系,形成完整的宇宙認知體系。這種文化編碼使"初歲"超越簡單的時間标記,成為理解傳統時間觀念的重要語料。

網絡擴展解釋

“初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擴展用法

3.曆史文獻佐證

4.現代理解

如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史記》《大戴禮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拜見錢白門包打聽不經之說呈應赤旱酬酹寸兵尺鐵大倉得馬折足的語都德惇明訪英返炤發人深省風風魔魔滾牌軍漢隸洪郁華屋山邱借交報仇骥騄今董狐驚蛇金籍扃鎖緝諧聚積舉行課引菈擸連用吏家麥精麻溜猛浪綿淼名勝名揚天下難點嘔哇偏弦輕科驅塵鵲石色荒赦貸聖誨折受詩酒社手杻手眼通天死喪太始雪天地庭問通宵衛守相促相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