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而有所定止。表示安定而集中。《莊子·知北遊》:“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将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将來舍。” 成玄英 疏:“收攝私心,令其平等,專一志度,令無放逸,汝之精神自來舍止。”
“來舍”是一個源自道家典籍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義
“來舍”指回歸而有所定止,表示精神或意念的安定與集中。該詞出自《莊子·知北遊》:“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将至;攝汝知,一汝度,神将來舍。”意為通過調整形體、統一視覺、收斂心智,使精神得以凝聚。
讀音與結構
道家修身思想
成玄英在《莊子疏》中解釋:“收攝私心,令其平等;專一志度,令無放逸,汝之精神自來舍止。” 強調通過克制私欲、專注心志,達到精神内守的狀态。
與現代概念的關聯
類似于現代心理學中的“專注力訓練”或“正念修習”,但更強調身心合一的自然狀态。
古文用例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學術讨論或文學創作中,日常口語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成玄英注疏。
《來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将對其部首和筆畫進行拆分,探讨其來源、繁體形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以及提供一些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來舍》的第一個字“來”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土”和“木”。它共有7畫。第二個字“舍”有兩個部首,分别是“舌”和“舟”,共有8畫。
“來舍”這個詞來源于佛教詞彙,表示放下世俗和雜念,在心靈中達到淨化和解脫的境界。在佛教中,舍離塵世,是修行者為了追求精神上的解放而放棄世俗的欲望和執念。
《來舍》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來捨”。
在古代,中國人寫“來舍”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古文中,“來”字的“土”部分常被寫成“土”字的繁體形式:“土”。而“舍”字的“舌”部分也可能寫成其古體形式:“辵”。
1. 他要通過修行來舍棄貪婪和煩惱。
2. 每天靜坐冥想,讓心靈得到解放和來舍。
來世、舍取、舍利子、來日、舍近求遠
放下、舍棄、解脫、超脫
執着、依附、墨守成規、糾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