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子絕孫的意思、斷子絕孫的詳細解釋
斷子絕孫的解釋
[May you have no male heir!may you be the last of your line;may you *** without offspring] 指斷絕了子孫後代
詳細解釋
(1).無後代,斷絕後代。 元 柯丹邱 《荊钗記·執柯》:“你再不娶親,我隻愁你斷子絶孫誰拜墳。”
(2).詈詞。 魯迅 《呐喊·阿Q正傳》:“‘斷子絕孫的 阿Q !’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孫的解釋 孫 (孫) ū 兒子的兒子:孫子。孫女。 跟孫子同輩的親屬:外孫。侄孫(侄兒的子女)。 孫子以後的各代:曾(卬 )孫(孫子的子女)。玄孫(曾孫的子女)。子孫(兒子和孫子,泛指後代)。王孫(貴族的子孫後
網絡擴展解釋
“斷子絕孫”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沒有兒子和孫子,即斷絕後代,常帶有強烈貶義,多用于詛咒或責罵他人。
二、出處與演變
- 最早記載:出自元代柯丹邱的南戲《荊钗記·執柯》,原文為“你再不娶親,我隻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 後世引用:魯迅在《阿Q正傳》中曾用“斷子絕孫的阿Q!”強化其詛咒意味。
三、用法特點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
- 感情色彩:貶義,常見于口語化表達或文學作品的諷刺場景。
- 適用語境:多用于指責他人行為惡劣(如“做這種事會斷子絕孫”)或表達極端不滿。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後繼無人、孤家寡人。
- 反義詞:後繼有人、子孫滿堂、承歡膝下。
五、文化背景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家族延續的重視。古人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斷子絕孫”被視為對個人最惡毒的詛咒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荊钗記》原文或魯迅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子絕孫是一個成語,形容家族沒有後代,将斷絕後代之意。現在我們來拆解一下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斷:木(部首) + 丷(筆畫:2)
子:子(部首) + 丿(筆畫:1)
絕:纟(部首) + 母(筆畫:3)
孫:子(部首) + 子(筆畫:3)
【來源】
《斷子絕孫》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五年》中。根據文獻記載,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重耳(即後來的齊桓公)因為政治上的紛争,被迫流亡。他的父親齊景公非常擔心自己的子孫後代斷絕,于是用一根竹竿敲打重耳的牙齒,向他發誓“斷子絕孫”,表示如果他不能幫助自己重新奪回齊國的統治地位,就不應該再有後代。後來重耳通過艱苦努力,最終回到了齊國,并成功奪回了王位,成為了齊桓公。斷子絕孫這個成語由此衍生而來。
【繁體】
斷子絕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斷、子、絕、孫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斷的上半部分有一橫在兩個豎的中間;子的上部分有一點,下面的丿更像一個鈎;絕的左側部分是從左向右天字旁,右側有兩橫;孫的上半部分是父字旁,中間的豎狀筆畫稍微有所不同。
【例句】
他的志向是為了家族的榮耀而努力,絕不會讓家族斷子絕孫。
【組詞】
斷絕、子孫滿堂、血脈綿傳
【近義詞】
絕後、無人後
【反義詞】
繁衍、昌盛、興旺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