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燒鑪的意思、燒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燒鑪的解釋

金屬冶煉爐。《南齊書·劉悛傳》:“﹝ 蒙城 ﹞有燒鑪四所,高一丈,廣一丈五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燒鑪(shāo lú)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用特征的複合詞,現多寫作“燒爐”。“鑪”為“爐”的異體字,《說文解字》釋“鑪”為“方鑪也”,指方形的盛火器具。其核心含義包含兩方面:

一、字面指稱義 指生火用的爐子,特指燃燒木炭、煤炭等燃料的器具。如清代《古今圖書集成·考工典》載“燒鑪形圓如釜,三足鑄鐵為之”,描述其形制與材質。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對生活器物的記載,如《本草綱目》提及“燒鑪灰可入藥”。

二、文化引申義

  1. 煉丹術器具:道教典籍《抱樸子·金丹》記載“置藥燒鑪,九轉乃成”,特指煉制丹藥的爐竈。唐代詩人李商隱《燒香曲》中“八蠶繭綿小分炷,獸焰微紅隔雲母”亦暗指煉丹燒鑪場景。
  2. 冶煉設備:明代《天工開物·冶鑄》載“凡鑄鼎用銅,燒鑪必以鹽泥固隙”,指金屬冶煉過程中熔煉礦石的專用爐具。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被“火爐”“熔爐”等詞彙替代,但在研究古代技術、宗教文化時仍具學術價值。主要參考來源包括《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3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版)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

“燒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金屬冶煉爐,主要用于古代金屬加工或鑄造。《南齊書·劉悛傳》記載:“蒙城有燒鑪四所,高一丈,廣一丈五尺”,說明其形制較大,用于規模化生産。

補充說明

  1. 結構特征:從文獻描述推斷,燒鑪為長方體或立方體結構,高度約3米(一丈),寬度約4.5米(一丈五尺)。
  2. 應用場景:多用于銅、鐵等金屬的熔煉,與古代手工業發展密切相關。
  3. 注意區分:需與“燒燌”(shāo bèn,意為燒毀)區分,兩詞雖發音相近,但含義截然不同。

建議結合《南齊書》等史書進一步考證其具體用途和工藝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跋胡豳風圖粲花常春木長雲臣庶舂容怆恍單夾大豬蹄子凋換煩鄙繁朵封外瀵尾乖詭鬼功海螯酣豔蒿莽合幹懷挾花團錦簇護獲回斾火宋監閱交朋金脍計樞梨花凍馬疕買憔悴漫污木樁籤兵潛心笃志青黴素全力敺除曲方氏山陽笛聖後身無寸縷收住順悌輸勤疏族祀牲素波貼戀體伏聽受宛蜒危台文衮銑鐵纖屑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