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 for mercy;ask for forgivenness] 請求寬恕
請求饒恕。《京本通俗小說·菩薩蠻》:“速忙入城,去 傳法寺 ,央主持 槀大惠 長老同到府中,與 可常 讨饒。”《西湖二集·李鳳娘酷妒遭天譴》:“又作自己聲音叫疼叫痛,讨饒道:‘饒命,饒命!’” 茹志鵑 《剪輯錯了的故事》:“ 老壽 的老婆是個苦死累死不讨饒的硬女人,就是愛唠叨幾句。”
“讨饒”是一個漢語動詞,指通過請求獲得對方的寬恕或原諒。以下是詳細解釋:
多用于以下情境:
該詞帶有傳統謙卑色彩,常見于正式或書面語境,現代口語中多用“求饒”“道歉”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京本通俗小說》或《西湖二集》原文。
《讨饒》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其意思為請求寬恕、懇求寬容、尋求原諒等。
根據《康熙字典》,《讨饒》的部首是讠(讧部)和食(食部)。
它的總筆畫數是20,其中“讠”部的筆畫數為4,“食”部的筆畫數為16。
《讨饒》的本義源自于請求寬恕,即向對方表示悔過和忏悔,希望獲得原諒。衍生的引申義則是指求人寬容、撒嬌等。
在繁體字中,《讨饒》通常寫作「討饒」。
在古代,有時會使用不同的漢字寫法。例如,《康熙字典》中記載的一種寫法是「討饒」,其中部首的位置稍有調整。這種寫法在現代并不常見,但在一些古代文獻或書法作品中仍能見到。
1. 他向老師讨饒,希望老師能原諒他的錯誤行為。
2. 她跪在地上哀求男友讨饒,希望男友能重新給她機會。
相關的詞語有:讨好、讨論、請求、懇求等。
類似意思的詞語有:求諒、乞求、忏悔、責備等。
相反意思的詞語有:諒解、原諒、寬容、原則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