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洩的意思、洞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洩的解釋

見“ 洞洩 ”。


亦作“ 洞洩 ”。洞瀉,腹瀉。《素問·金匮真言論》:“仲夏善病胸脇,長夏善病洞洩寒中。” 宋 李綱 《再與吳元中書》:“病洞洩,則有虛脫之理,必以熱藥補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良藥滋補,未必能使人驟健;而峻劑攻伐,一飲之則洞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洞洩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釋義可從字源、醫學典籍及現代應用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解析 “洞”本義指穿透性空間(《說文解字》釋為“疾流”),引申為通透、徹底;“洩”表示液體流動(《玉篇》注“洩,漏也”)。二字組合形象描述流體急速穿透的狀态。

二、中醫專業釋義 在《黃帝内經》中首次作為病症術語出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載:“春傷于風,夏生飧洩……濕勝則濡洩,寒勝則洞洩。”此處特指寒邪直中髒腑引發的急性腹瀉,症見水樣便、腸鳴腹痛。明代張景嶽《景嶽全書》進一步區分:“洞洩者,空洞無物,直漏下也”,強調排洩物清稀、完全不化的特征。

三、現代語言應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雙重含義:

  1. 醫學層面:延續中醫定義,指急性腹瀉病症
  2. 文學修辭:比喻光線/水流急速穿透場景,如“陽光自雲隙洞洩而下”的描寫手法

該詞在中醫文獻中的使用頻率達82.6%(據北京大學CCL語料庫統計),日常語言中多保留專業醫學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洞洩”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中醫病症(常見含義)

  1. 定義
    洞洩是中醫術語,指因陰盛内寒或濕邪困脾引起的嚴重洩瀉(腹瀉),症見大便稀溏、次數頻繁如“水瀉”。該病名最早見于《素問·生氣通天論》。

  2. 病因與病機

    • 寒濕内盛:外感寒濕或脾胃虛寒導緻水谷不化,清濁不分。
    • 濕邪傷脾:長夏濕氣過盛,脾失健運,引發腹滿、身重、腸鳴等症狀。
  3. 典型症狀

    • 持續性腹瀉,排洩物清稀如水;
    • 伴隨腹痛、腸鳴(腹部咕噜聲)、小便不利;
    • 嚴重時可緻虛脫。
  4. 治療與方藥
    中醫常用溫中散寒、健脾祛濕的方劑,如:

    • 香橘丸、四苓散:調理脾胃,祛除濕邪;
    • 葛根芩連丸:針對濕熱型洩瀉。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作為成語時,“洞洩”讀作“dòng xiè”,意為洩漏秘密或隱私,如“機密洞洩”。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或口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提示:若涉及健康問題,建議咨詢中醫師辨證施治,勿自行用藥。

别人正在浏覽...

安劄半答兒慚愧忏舌秤挂齒粲侈心沖滌窗望出綍春喚淳輝醇儒翠塵珠坱村齋大腦丹心燈心墩官餓虎之蹊封锢鳳阙浮糧貢賦寡事貴牲和藹機籌節性既後驚猜盡行軍衣孔炤勞窘烈火乾柴靈緯聾瘖倫拟賣空虛明殿迷疑磨軋怒火齊筋小碟窮鄉器賞上封設隘勝敗兵家之常陶陶遂遂同心并力土溜完活委闾先庚仙台秘府枭猾熙皞屣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