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獸對人畜、莊稼等造成的禍害。《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16期:“牧民把自己家裡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來消滅獸害。”
“獸害”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指野獸對人畜、莊稼等造成的禍害。例如,野豬破壞農田、狼群襲擊家畜等均屬于“獸害”範疇。
根據文獻記載,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牧民曾用辣椒面等工具應對獸害,如《新華半月刊》1959年第16期提到:“牧民把自己家裡吃的辣椒面都拿了出來消滅獸害。”。這反映了當時防治獸害的具體措施。
如需進一步了解獸害的具體防治案例或學術定義,建議查閱農業或生态學領域的權威資料。
獸害是指由于野生動物對人類農作物、牲畜或人身健康造成的危害和損害。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獸(shòu)和害(hài),獸部表示與動物有關的含義,害部表示動物對其他事物的危害。獸害共有10畫。
獸害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晉書·地理志》中,形容野獸對農田的破壞。在古代,農民常常面臨獸害的困擾,他們種植的莊稼和養殖的牲畜常常遭受野生動物的襲擊。
在繁體字中,獸害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獸害的字形與現代漢字的形狀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和含義相同。
例句:
1. 農田常遭受獸害,農民們采取各種措施保護莊稼。
2. 最近村裡發生了獸害事件,有人的牲畜被野狼襲擊。
獸害的相關詞彙:
1. 組詞:獸類、害獸、獸醫。
2. 近義詞:動物危害、野生動物侵害。
3. 反義詞:禽畜和諧、動植物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