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結诰的意思、結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結诰的解釋

鳥名。即布谷鳥。《方言》第八:“布穀自 關 東西, 梁 楚 之間謂之結誥, 周 魏 之間謂之擊穀。自 關 而西,或謂之布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結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結诰(拼音:jié gào)指布谷鳥,屬于古代方言中對這種鳥的稱謂。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揚雄的《方言》第八卷,記載不同地區對布谷鳥的稱呼差異。

來源與用法

  1. 方言背景:

    • 在關東(函谷關以東)至梁楚(今河南、湖北一帶)地區,布谷鳥被稱為“結诰”。
    • 在周魏(今陝西、山西一帶)地區則稱為“擊穀”,而關西(函谷關以西)直接稱“布穀”(《方言》第八)。
  2. 詞義延伸:

    • “結”在古漢語中可表示結合、聯結,但在此處僅為音譯,與“诰”組合成固定名稱。
    • “诰”本義為帝王對臣民的命令或告誡,但此處無實際含義,僅作拟聲或方言用字。

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結诰”已極少使用,僅見于古籍或方言研究。布谷鳥的學名為Cuculus canorus,因鳴叫聲似“布谷”得名,屬夏候鳥,常被視為農耕時節的象征。

參考例句

《方言》:“布穀自關東西,梁楚之間謂之結誥,周魏之間謂之擊穀。”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方言》或相關語言學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結诰的意思

《結诰》是指皇帝向官員發出的任命或鼓勵的文書,也可以指人與人之間結交或聯盟的誓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結诰》的拆分部首為“纟”和“言”,其中“纟”表示與線、紡織相關的意義,“言”表示與語言、言論相關的意義。 《結诰》總共有11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結诰》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禮儀制度。在古代,結诰是君王向臣民頒發的一種文書,用來任命官職、嘉獎功勳或下達命令。

《結诰》的繁體寫法為「結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稍有不同。以《結诰》為例,古時候的寫法為「結诰」。

例句

1. 君臣之間交流的方式常常是通過《結诰》這樣的文書。 2. 他們以鄭重的儀式互相發表了《結诰》。

組詞

1. 結交:與人結成朋友或聯盟。 2. 結契:以誓言約束的交情。 3. 結盟:通過盟約聯合在一起。

近義詞

1. 诏書:君主向臣下下達的文書。 2. 命令:上級對下級或者權威對他人的命令。

反義詞

1. 廢黜:君王廢黜官職的行為。 2. 解除:解除盟約或合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