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處的意思、分處的詳細解釋
分處的解釋
(1).分别安置。《漢書·霍去病傳》:“乃分處降者於邊五郡故塞外,而皆在 河 南,因其故俗為屬國。”
(2).分别居住。 明 劉基 《郁離子·玄豹》:“於是木朽而蟻日蕃,則分處其南北之柯。” 明 高啟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詩:“文身烏喙昔分處,有國本是名諸侯。”
指分别之處。 唐 張籍 《惜别》詩:“臨行記分處,回面是相思。”
詞語分解
- 分的解釋 分 ē 區劃開:分開。劃分。分野(劃分的範圍)。分界。分明。條分縷析。分解。 由整體中取出或産生出一部分:分發。分憂。分心勞神。 由機構内獨立出的部分:分會。分行(俷 )。 散,離:分裂。分離。分别。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網絡擴展解釋
“分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釋義
-
分别安置
指将人或事物分開安排在不同的地方。例如《漢書·霍去病傳》記載:“乃分處降者於邊五郡故塞外”,描述了将降兵分散安置在邊塞外的做法。
-
分别居住
強調因分隔而居于不同地點。如明代劉基《郁離子·玄豹》中提到螞蟻“分處其南北之柯”,即分居樹幹南北兩側;現代例句中也有“螞蟻和巨龍分處在不同的世界”的比喻。
二、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對群體的分散安置,如軍事、政治舉措(如、2、3)。
- 文學創作:常見于詩詞或比喻,表達分隔狀态(如、4)。
- 現代語境:可指機構分設不同地點,如“股份過戶登記分處”。
三、補充信息
- 詞源結構:由“分”(分開)和“處”(位置/處理)組合而成,體現分離與安置的雙重含義。
- 近義表達:根據語境可用“分置”“分居”等替代,但需注意具體語義差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書》或明代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分處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刀和心,總計4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屬于繁體字。
在古時候,分處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它通常寫作「分處」或「分處」,而非現代漢字中的「分處」。古代寫法中多用直線來表達概念。
例句:
1. 在工作中,我們必須明确各部門的分處,以便協作順暢。
2. 這本書裡有詳盡的分處圖表,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内容。
組詞:
分散、分離、部處、分工、彼此
近義詞:
劃分、區分、切割、分割
反義詞:
合并、整合、集合、統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