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通的意思、十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通的解釋

《通典》等十部書的總稱。其中《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稱“三通”; 清 乾隆 時加入官修的《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六部書,合稱“九通”;1935年,商務印書館再加入 劉錦藻 《清續文獻通考》,總稱“十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通"是中國古代十部典章制度類史書的總稱,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制度的重要文獻彙編。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闡釋:

一、核心釋義

"十通"指《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及其後續七部續作構成的十部政書總集。這類著作以"通"為名,旨在系統梳理曆代典章制度的源流演變,體現"會通古今"的史學思想。其内容涵蓋職官、禮樂、刑律、食貨(經濟)、選舉、兵制等國家治理的核心領域,是古代典制體史書的巅峰代表 。

二、具體構成

"十通"由兩部分組成:

  1. 前三通(唐宋):
    • 唐·杜佑《通典》:中國第一部典制體通史,分九門類,開創政書體例 。
    • 宋·鄭樵《通志》:以"二十略"為核心,側重典章與文化制度考辨 。
    • 宋末元初·馬端臨《文獻通考》:擴充《通典》門類至二十四考,詳載宋以前制度 。
  2. 後七通(明清續作):

    清代官修《續通典》《續通志》《續文獻通考》(合稱"續三通"),以及《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合稱"清三通"),另加劉錦藻私撰《清朝續文獻通考》,共同構成對前代制度的補充與清代制度的系統記錄 。

三、學術價值與意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華書局點校本《通典》出版說明(鍊接
  2. 《中國曆史大辭典·史學史卷》(上海辭書出版社)"十通"詞條
  3.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文獻通考》提要(鍊接

當代學者指出:"十通"的編撰傳統反映了中國古代史家對制度文明傳承的自覺,其體例創新與史料整合能力至今影響深遠(《中國古代史學研究》2023)。

網絡擴展解釋

“十通”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作為曆史文獻的總稱(主要釋義)

  1. 構成與演變
    指《通典》等十部典制體史書的總稱,其形成經曆了三個階段:

    • 三通: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鄭樵《通志》、元代馬端臨《文獻通考》;
    • 九通:清代乾隆年間增補《續通典》《清通典》《續通志》《清通志》《續文獻通考》《清文獻通考》;
    • 十通:1935年商務印書館加入劉錦藻《清續文獻通考》,最終形成十部。
  2. 内容特點
    涵蓋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是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史料,例如《通典》專述典章制度沿革,《文獻通考》側重經濟制度分析。

二、作為成語的引申含義

  1. 基本釋義
    “十通”由“十”(廣泛)和“通”(溝通)組成,形容具備與各方交流的能力,強調全面性與通達性。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際交往或跨領域協作中表現出的廣泛適應力,如“他學識淵博,堪稱十通”。

三、區分要點

若需進一步了解“十通”文獻的版本或研究,可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扳莊背風港貶所逼掯波迸布同步檐漕糧孱淺攙言褫缺除擢的皪得位丁艱鼎右短功對答度籙繁枝非特虹霓化馳揃搣剪帖腳指劑救錦襖子機器戲積業開宴饋诒壘堆玈弓爐情孟享門鑰苜蓿陪貳琵琶蟲頗極潑口起椗七辇其如圈樻鵲鳴檐人兵忍衣融釋受驚疏暢飕飗田牧脫不了韋絝衛拉特五伯五零二落脅肩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