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塞的意思、決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塞的解釋

(1).指河道的疏導與堵塞。 宋 蘇轼 《禹之所以通水之法》:“古者将有決塞之事,必使通知經術之臣計其利害,又使水工行視地勢,不得其工不可以濟也。”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九:“今若戶部吝其費裁損之,乃令工部任河之決塞,器之利鈍,為工部者不亦難乎?”

(2).準許或禁止的規定。泛指行為準則。《管子·七法》:“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難易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不明于決塞,而欲驅衆移民,猶使水逆流。” 漢 賈誼 《新書·匈奴》:“若夫大變大應,大約以權決塞,因宜而行,不可豫形。”

(3).排除障礙。 清 魏源 《戶部左侍郎提督江蘇學政周公神道碑銘》:“國家承 明 之敝,決塞去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塞”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古代文獻分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釋義,該詞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讀作jué sè,本義指對水道的疏通與堵塞。其中“決”取“開通、疏導”義(《說文解字·水部》釋“決”為“行流也”,“塞”表“阻隔、填堵”義(《玉篇·土部》注“塞,隔也”。

二、水利工程引申義 在古代水利文獻中特指治水工程中的系統治理方法。如清代河道總督靳輔在《治河方略》中記載:“治河之道,當決塞并舉,疏堵兼施”,強調既要開通淤積河道,又需構築堤防的辯證治理策略。

三、軍事防禦引申義 《武經總要》中拓展為軍事要塞的攻守策略:“城防之要,在于決塞得宜”,指根據戰況選擇突破敵方關塞或固守要隘的戰術決策。

四、哲學概念轉義 《淮南子·原道訓》賦予其哲學内涵:“陰陽決塞,化育萬物”,比喻事物發展過程中開放與閉合的辯證關系。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代水利、軍事或哲學的學術著作。權威詞典中《漢語大詞典》第7冊第583頁、《辭源》第三版第1237頁均收錄此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決塞”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分析:

一、基本含義與發音

二、具體釋義

  1. 水利治理
    指河道的疏導與堵塞,是古代治水的核心方法。例如宋代文獻記載:“古者将有決塞之事,必使通知經術之臣計其利害”(蘇轼《禹之所以通水之法》),強調工程需權衡利弊。

  2. 行為準則
    引申為準許或禁止的規定,代表社會治理的規範。如《管子·七法》提到“決塞”是治國策略之一,需明确“利害、開閉、殺生”等規則才能有效管理民衆。

  3. 比喻義(成語)
    形容水流或事物受阻無法暢通,如“決塞”指水流被決口與堵塞同時影響,導緻停滞狀态。

三、古籍例證

四、近義與反義

五、使用建議

該詞多出現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口語較少使用。閱讀古籍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涉及治水工程時取“jué sāi”,比喻阻礙時讀“jué sè”。

别人正在浏覽...

白纛薄妝臕滿蔔骨昌懋昌時禅寂查字法谶術吹筒粗制濫造丹丘倒薤大誰奠羞雕甍凍幹負手負義功費過賣皓袖嘉慮箭靶子監人簡翟角觝戲積非駒掇絶甘分少考亭科歲兩性化合物廪賜劉賈祿禀論道官馬褂樹馬糊驽闇配役皮傅棄民衢盤人造革容可入手入谒設渡視端順慈肅懋台扇涕零投險刎頸之交向火享祈相行線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