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木茂盛貌。《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作“箾蔘”。
“蕭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但綜合多個來源可得出以下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紛容蕭蔘,旖旎從風。”,描述草木繁盛、隨風搖曳的景象。在《文選·上林賦》中則寫作“箾蔘”,屬于異體字現象。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自然景觀的繁茂狀态,例如:
“林間草木紛容蕭蔘,如翠浪翻湧。”
建議需要引用時優先參考《史記》《文選》等原始文獻或權威辭書(如漢典)。
蕭蔘(xiāo shē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蕭”和“蔘”。在這個詞中,“蕭”是一個形聲字,偏旁部首是“艹”(草字頭),聲符是“肅”(sù),意義是指幹燥、幽雅的植物;而“蔘”是一個會意字,由“艹”部首和“參”字形聲構成,意義是指人參這一種植物。
“蕭蔘”的來源是古代文獻《千字文》中的一句話“井仃蒙牛羊束駱索隸司綁馬苦臣酉戌及夫巨牙犬亥羽絞”,其中的“蔘”字被用作指代人參。在繁體字中,“蕭蔘”沒有特定的寫法變化,保持同樣的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蕭蔘”可以寫作“篠蔘”。例如,在《搜神記》(魯迅所著)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每見大夫,送之以篠蔘,及把手中禮悄去。”
以下是一些使用“蕭蔘”一詞的例句:
1. 這種藥材屬于典型的蕭蔘,適合用來調理身體。
2. 她喜歡用蕭蔘來泡茶,覺得有一種清新的香氣。
組詞:蕭瑟、蔘草、蔘姜、蕭然
近義詞:人參、泡參
反義詞:濕潤、沉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