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篩子篩糠,來回搖晃。比喻身體發抖打顫。《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隻是 安太太 ,那裡經過這些事情,隻吓得他體似篩糠,淚流滿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 道靜 接過來,像篩糠一樣,她的雙手簌簌地抖着。還沒有看,眼淚就滴到信紙上。” 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二章:“莊稼人蹲在草棚屋裡,兩腿篩糠,胸腔裡搗鼓。每家人都求神保佑别讓人來搗自己的闆門。”
“篩糠”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字面解釋
指用篩子篩糠(谷物脫粒後的外殼),篩動時糠皮會劇烈搖晃。這一動作後來被用來比喻身體因恐懼、寒冷或緊張而不由自主地發抖,例如:
使用場景
多用于形容人在極端情緒(如驚吓、焦慮)或生理反應(如寒冷)下的顫抖狀态,帶有口語化色彩。
在東北地區,“篩糠”還被引申為形容遇到困難時手足無措或事情處理不當。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篩糠”有“篩選精華”的成語含義,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主流語境中仍以“發抖”和方言引申義為主。
《篩糠》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從事瑣碎無用的事情。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篩”和“糠”。
“篩”字的部首是竹字旁,它總共有12個筆畫。而“糠”字的部首是米字旁,它總共有13個筆畫。
《篩糠》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在古代農村,人們在磨谷物時會用篩子篩糠。而“糠”是指稻谷中的糠部分,它是剩餘物,毫無價值。所以“篩糠”這個成語的意義就是指從事一些瑣碎無用的事情。
在繁體字中,“篩糠”分别是「篩」和「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他們使用的是一種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形式,但字的形狀和意義并沒有改變。
1. 他整天忙于瑣碎的家務事,簡直是在篩糠。
2. 大公司的總裁不會去管那些篩糠之事。
組詞:篩糠之事、篩糠探米。
近義詞:忙裡偷閑、無謂勞心。
反義詞:富有意義、高效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