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淺薄;鄙陋。自謙之辭。《漢書·鄒陽傳》:“ 王先生 曰:‘吾先日欲獻愚計,以為衆不可蓋,竊自薄陋不敢道也。’” 宋 曾鞏 《皇妣仙源縣太君周氏焚黃文》:“ 鞏 薄陋,獲守緒業,常懼失墜,賴先君先夫人餘澤,有列位于朝。” 清 吳敏樹 《與朱伯韓書》:“其才之與學,雖已薄陋,而其矯厲自直之氣,差欲不後於古人。”
(2).粗陋。 唐 杜甫 《棕拂子》詩:“椶拂且薄陋,豈知身効能。”《新五代史·雜傳十·劉審交》:“出視民田,見民耕器薄陋,乃取 河北 耕器為範,為民更鑄。”
“薄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áo lòu(部分資料中注音為bó lòu),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自謙之辭
表示個人的學識、才能或見解淺薄、鄙陋,常用以表達謙虛。例如:
描述事物狀态
指事物的簡陋、粗糙或貧乏,涵蓋物質條件、技術水平或文化層面。例如:
總結來看,“薄陋”兼具主觀謙辭與客觀描述的雙重功能,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指向。
《薄陋》一詞是形容事物質量差、粗陋簡陋的意思。通常用來形容建築、藝術品、物品等因質量低劣而顯得不堪入目。
《薄陋》由兩個部首組成:艹(草字頭)和阝(邑字旁)。
“薄”字的筆畫數為16畫,其中“⺾”為2畫,“蔔”為3畫,“白”為5畫,“亻”為2畫,“一”為1畫。
“陋”字的筆畫數為9畫,其中“⻂”為2畫,“阝”為3畫,“⾬”為4畫。
《薄陋》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在古代文人筆記、書信、文學作品等中常常用來形容建築、藝術品或物品的品質差劣。
《薄陋》的繁體字是「薄陋」。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古人在書寫《薄陋》時使用的字形可能會略有差異。
1. 這家餐廳裝修得太薄陋了,連基本的設施都不齊全。
2. 這幅畫的畫工太薄陋了,一點藝術價值都沒有。
3. 這款電子産品做工簡直太薄陋了,質量根本無法保證。
1. 簡陋:事物簡單而粗糙。
2. 粗陋:事物粗糙而不美觀。
3. 破舊:物品年久失修,破損不堪。
1. 衣衫褴褛:形容穿着破爛不堪的衣服。
2. 粗糙:形容質量低劣,做工粗糙。
3. 簡陋:形容物品簡單、粗糙、不講究。
1. 高雅:事物精緻、典雅。
2. 耀眼:事物光輝奪目、美麗耀眼。
3. 精美:事物精緻、雅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