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脅的意思、驅脅的詳細解釋
驅脅的解釋
亦作“ 驅脇 ”。亦作“駈脅”。驅使脅迫。 唐 陸贽 《普王荊襄江西等道兵馬都元帥制》:“驅脅丁壯,暴骸於原野;攘奪羸老,轉死於溝壑。” 明 屠隆 《昙花記·木侯夜逃》:“小鬼乃 臨洮 人氏,身充禁軍,被叛賊 朱泚 駈脅從亂。” 清 薛福成 《贈資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廣西巡撫壯節鄒公行狀》:“ 陸公 退入 金陵 ,賊驅脇益衆。”
詞語分解
- 驅的解釋 驅 (驅) ū 趕牲口:驅馬。驅策。驅馳。 趕走:驅動。驅趕。驅寒。 強行、逼迫:驅使。驅遣(a.強迫;b.趕走;c.消除,排除情緒)。 快跑:并駕齊驅。先驅。前驅。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
- 脅的解釋 脅 (脅) é 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脅下。 逼迫恐吓:脅迫。威脅。裹脅。脅持。脅從。 收斂:脅肩谄笑(收縮肩膀,強為媚悅之顔,形容谄媚人的丑态)。脅肩低眉(低三下四的樣子)。脅肩累(噄 )足(形容
網絡擴展解釋
“驅脅”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ū xié,其基本含義是用強力或威脅迫使他人改變态度或行為,可理解為“驅使脅迫”。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 驅脅由“驅”(驅使)和“脅”(威脅)組合而成,指通過暴力、威脅或強迫等手段達到目的。
- 在古漢語中,也寫作“驅脇”“駈脅”,含義相同,如唐代陸贽的文獻中提到“驅脅丁壯,暴骸於原野”。
2.使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被迫接受條件或違背本意改變行為,例如:
- 因威脅而做出決定(如被叛賊脅迫參與動亂);
- 在強大壓力下屈服(如戰争中被強迫參戰)。
3.補充說明
- “脅”的本義為腋下部位,引申為“威脅”;“驅”則強調主動施加壓力或強迫行動。
-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文獻,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普王荊襄江西等道兵馬都元帥制》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驅脅》的意思
《驅脅》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驅逐、驅趕、逐出。通常用于形容将某人或某物強制移開或排除出某個範圍。
拆分部首和筆畫
《驅脅》的偏旁部首是馬(馬字旁),而它的整個字由1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驅脅》屬于簡體字,它的繁體形式為「驅脅」。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驅」的古體寫法是「攴」,而「脅」的古體寫法是「胹」。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驅脅」。
例句
1. 我們必須采取措施,驅脅那些非法滞留者離開國境。
2. 據說有人試圖驅脅村中的野狼。
組詞
驅趕、驅離、驅散、逐出。
近義詞
驅逐、趕走、排除。
反義詞
容留、容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