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始夏,初夏。指農曆四月。 三國 魏 曹丕 《槐賦》:“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赤石進帆海》詩:“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首夏别京輔,杪秋滞三河。” 吳沛霖 《春盡日寄林三金陵》詩:“倘許一緘重報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首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夏季的初始階段,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時間指向
指農曆四月,即夏季的第一個月,對應公曆約5月至6月初。此時氣溫漸升,草木繁茂,屬于初夏時節。
詞語結構
古詩中的意境
古代詩人常以“首夏”描繪季節交替的清新景象。例如:
情感表達
該詞常隱含對自然變化的細膩觀察,或借景抒懷。如陸遊詩中“首夏”暗含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詩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典或謝靈運、白居易的詩作原文。
《首夏》偏旁字義為“頭、首”和“夏天”的意思,指的是夏季的開頭或初夏。
《首夏》的拆分部首是“首”和“夏”,它們在漢字中的排列順序是“首”在前,“夏”在後。《首夏》這個詞總共有12個筆畫。
《首夏》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即由“首”和“夏”兩個字合并而成。它們分别表示“頭、首”和“夏天”兩個意思,結合在一起就表示夏季的開頭或初夏。
繁體字“首夏”與簡體字保持一緻,沒有任何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相較于現代簡化字,《首夏》一詞在古代的書寫方式可能稍微複雜一些,但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盛夏的炎熱仿佛已經來到,然而這隻是個首夏的炙烤。
2. 首夏的時候,山間的花朵開始争相綻放,景色宜人。
1. 首先:最先,第一個。
2. 夏日:夏天。
3. 首要:最重要的,最基本的。
初夏、夏初、夏季開端。
深夏、盛夏、夏季末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