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盧溝橋事變的意思、盧溝橋事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盧溝橋事變的解釋

亦稱“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借口在演習中失蹤一名士兵,要求進宛平城搜查,遭中國守軍拒絕,日軍當夜即炮擊宛平城和盧溝橋。中國守軍奮起抵抗。8日,中國 * 黨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11日,日本增兵十萬,分二路進攻北平(今北京)和天津,至30日平津相繼陷落。這次事變成為中國全國性的抗日戰争的開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全面侵華戰争開端事件,也是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關鍵信息:

一、事件背景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逐步侵占中國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1936年,日軍占領豐台,并将盧溝橋作為下一個戰略目标。盧溝橋位于北平(今北京)西南,是連接華北與華中地區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軍事意義。

二、事件經過

  1. 導火索: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時,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中國守軍第29軍嚴詞拒絕。
  2. 軍事沖突:交涉未果後,日軍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炮轟縣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
  3. 擴大侵略:7月11日,日本增兵十萬進攻北平、天津,至7月30日兩地相繼淪陷。

三、曆史意義

  1. 全面抗戰起點:該事件标志着中國從局部抵抗轉向全民族抗戰,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2. 國際影響:中國成為東方首個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
  3. 民族覺醒:中國共産黨通電全國號召抗戰,蔣介石政府也宣布準備抗戰,激發了全民抗日決心。

四、後續影響

事件直接導緻平津地區陷落,并引發長達八年的抗日戰争。其曆史地位被定義為“一寸河山一寸血”的民族抗争象征。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時間線或相關人物事迹,可參考搜狗百科、澎湃新聞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盧溝橋事變》的意思

《盧溝橋事變》指的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軍隊發動的進攻盧溝橋的事件,也被稱為盧溝橋抗戰。這一事件被認為是中國抗日戰争的開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盧溝橋事變》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蔔(bo)和木(mu),其中蔔是卦名(八卦之一)。“盧”字的拆分筆畫為8畫,漢字“溝”為7畫,“橋”為12畫,而“事”字是8畫,乃是最簡單的組合。

來源

《盧溝橋事變》這個詞來源于盧溝橋的名稱,盧溝橋位于北京市西郊,原是連接北京通縣(今北京豐台區)與石景山區的一座古橋。

繁體

《盧溝橋事變》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盧溝橋事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書寫方式有所差異,關于《盧溝橋事變》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時代和文人而有所不同,如:“盧溝橋事變”在古代可能寫作“盧溝橋事變”。

例句

《盧溝橋事變》是中國抗日戰争的重要曆史事件。

組詞

盧溝橋、事變

近義詞

盧溝橋抗戰、盧溝橋戰役

反義詞

和平、解決、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