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己的意思、屈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己的解释

[humble oneself] 严于要求自己

屈己宽人

详细解释

委屈自己。《孔丛子·抗志》:“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 唐 崔元翰 《中元日题奉敬寺》诗:“屈己由济物, 尧 心岂所荣。” 宋 岳珂 《桯史·岳鄂武穆王本传》:“初, 飞 在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 世忠 、 俊 不能平, 飞 屈己下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百里挑一的妇女,屈己待人,跟 赵玉林 同志一模一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屈己”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主动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要求,克制个人的意愿或尊严,以迁就他人、顾全大局或遵循某种道义原则。它体现了谦逊、忍让和自我约束的品德。

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核心概念:

    • 屈: 本义为弯曲、使弯曲,引申为委屈、使受屈,含有降低、压抑、违背(本心)之意。
    • 己: 指自己、自身。
    • 合义: “屈己”即“使自己受委屈”,指主动地、有意识地压抑或放弃个人的意志、尊严、利益或舒适感。这种行为通常不是被迫的,而是出于某种更高目的(如尊重他人、维护和谐、践行道德)的自愿选择。
  2. 主要义项与用法:

    • 降低身份,谦逊待人: 指不摆架子,放下身段,以平等的甚至谦卑的态度对待他人,尤其是地位、辈分或资历不如自己的人。例如:“他虽身居高位,却能屈己下人,深得民心。” (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 克制己欲,忍让他人: 指在利益、需求或意见发生冲突时,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忍耐退让,以成全他人或避免争端。例如:“为了家庭和睦,她常常屈己从人。” (来源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违背本心,委曲求全: 指为了顾全大局、达成目标或遵守某种原则,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或感受,做出妥协。例如:“为了促成合作,他不得不屈己相就。” (来源参考:《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
  3. 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 “屈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思想里,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它与“克己复礼”、“谦让”、“忍让”等概念紧密相连,体现了:

    • 谦逊的美德: 不自满,不骄傲,尊重他人。
    • 和谐的价值: 通过自我约束减少冲突,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稳定。
    • 克己的修养: 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强调对自我欲望和情绪的控制。
    • 顾全大局的智慧: 在必要时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4. 辨析:

    • 与“屈尊”的区别: “屈尊”特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份俯就地位低的人,适用范围较窄,且有时带有客套或讽刺意味。“屈己”则更强调主观上的自我克制,适用范围更广,情感色彩更中性或积极。
    • 与“自卑”的区别: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屈己”是一种主动的行为选择,背后可能有自信和原则支撑,不一定是自卑的表现。

“屈己”是一个描述主动自我克制、谦逊忍让以迁就他人或顾全大局行为的词语。它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谦逊、和谐、克己等传统价值观念。理解“屈己”,需把握其“主动降低自我”的核心以及在不同语境下体现的谦逊待人、忍让他人、委曲求全等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屈己”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是通过自我约束或降低身份来表达谦逊态度,常见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以下是具体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核心含义
    指委屈自己,通过克制个人意愿或降低身份来适应他人或环境。例如《孔丛子·抗志》中提到:“与屈己以富贵,不若抗志以贫贱”,强调宁愿保持气节也不愿为富贵屈从。

  2. 行为表现
    常见于主动退让、谦逊待人的场景。如宋代岳珂记载岳飞“屈己下之”,指他虽战功显赫,仍对同僚保持谦卑。


二、应用场景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词汇举例
近义词 自抑、克己、谦让
反义词 傲物、自矜、专横

四、辨析要点

如需更详细出处或例句,可参考《孔丛子》《桯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世拔立版版禀分禀挚痹症不几逋粮参列策子抄化嘲喧漼澯答抗得马折足登覆东吕乡二贺儿女花燔鱼剸蛇伐檀風度翩翩格抖抖歌谣宫署挂剑馆驿古宪鸿雪齁鼾黄独拣拔匠石运斤焦炎精心开首矻磴拉家常两妃丽美灵钩流离颠顿女童铺路石子乾隆帝绮缋倾折箐砦器世髯丽搔把师辅食饩私宅四正索头虏汰石子通讯网洧水无叫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