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笞箠的意思、笞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笞箠的解釋

亦作“ 笞棰 ”。亦作“ 笞捶 ”。以竹木之類的棍條抽打;打擊。《荀子·儒效》:“用百裡之地,而千裡之國莫能與之争勝,笞棰暴國,齊一天下,而莫能傾也。”《北齊書·孝昭帝紀》:“﹝ 高洋 ﹞自是不許笞箠郎中。” 宋 蘇洵 《上韓昭文論山陵書》:“威之以刀劒,驅之以笞箠。” 清 顧炎武 《生員論上》:“一得為此(生員),則免於編氓之役……得於禮見官長,而無笞捶之辱。”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笞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字形


二、基本含義

指用竹條、鞭子或荊條抽打,是古代刑罰或懲戒手段的一種,屬于較輕的體罰形式。例如:


三、文化背景

  1. 刑罰功能:古代“笞刑”以教育訓誡為目的,常用于輕罪懲罰,如《漢書》記載“笞罪五百”。
  2. 社會規範:反映古代法律對秩序的維護,如《北齊書》禁止對郎中施以笞箠,體現等級差異。

四、近義詞與異體


五、文獻例證


“笞箠”是古代以竹制刑具責打的行為,兼具刑罰和訓誡功能,常見于曆史文獻。需注意,不同文獻中可能存在異體寫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笞箠》的意思

《笞箠》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為用笞子或箠子進行打擊、鞭笞的動作。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笞箠》的部首是“竹”,表示與竹子有關。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竹(6畫)+ 也/聿(3畫/2畫),總共需要9畫。

來源和繁體

《笞箠》是一個古代漢字,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刑罰方式,用來鞭笞犯人。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笞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過了演變和變革。當涉及到《笞箠》這個詞時,古代人們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寫法,如「彳豸」或「⻌豸」等變異寫法。

例句

1. 王宮裡的宦官被皇帝命令用笞箠進行了懲罰。

2. 在古代的刑場上,罪犯常常會遭受殘酷的笞箠懲罰。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笞責、箠刑、笞德

近義詞:鞭笞、鞭打、責打

反義詞:寬容、寬大、赦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