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彈詞的意思、彈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彈詞的解釋

[fiddle ballads in Chinese southern dialects] 流行于南方各省,集說、唱、彈于一體的一種曲藝形式,曲調、唱腔各異,用三弦伴奏,亦可加琵琶伴奏

詳細解釋

(1).曲藝的一個類别。一般認為形成于 明 代中葉。但據 明 臧懋循 《負苞堂文集》記載, 元 末時可能已有之。有 蘇州 彈詞、 揚州 彈詞、 四明 南詞、 長沙 彈詞、 桂林 彈詞等。現在流行的彈詞,表演者大都一至三四人,有說有唱或隻唱不說。樂器多數以三弦、琵琶或月琴為主,自彈自唱,坐唱形式。 明 田汝成 《西湖遊覽志馀·熙朝樂事》:“其時,優人百戲,擊毬關撲,魚鼓彈詞,聲音鼎沸。”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 滄州 瞽者 劉君瑞 ,嘗以絃索來往餘家,言其偶有 林 姓者,一日薄暮,有人登門來喚曰:‘某官舟泊河幹,聞汝善彈詞,邀往一試,當有厚賚。’”《兒女英雄傳》第三八回:“ 安老爺 向來於戲文彈詞一道本不留心。”

(2).指說唱彈詞的底本。 冰心 《南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談到母親看的書,真是比我們家裡什麼人看的都多。從小說、彈詞,到雜志、報紙,新的、舊的,創作的、譯述的,她都愛看。”

(3).彈章中的文詞。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迂腐·彈發禦史》:“一日聞進劄子,衆共偵之,乃彈禦膳中有髮,其彈詞曰:‘是何穆若之容,忍覩鬈如之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彈詞是中國南方流行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以說唱結合、樂器伴奏為特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彈詞是明清時期形成的曲藝類型,因使用三弦、琵琶等彈撥樂器伴奏而得名。其起源可追溯至宋代“陶真”和元代“詞話”,明中葉逐漸成型,清代達到繁榮,成為當時講唱文學中成就最高、流傳最廣的形式之一。

二、藝術特點

  1. 表演形式:包含“說、噱、彈、唱”四部分,說白為散文,唱詞以七言韻文為主,穿插三言襯字。
  2. 結構特點:多為長篇叙事,開篇前常插入“開篇”作為定場試音環節,類似話本中的“入話”。
  3. 語言分類:分“國音”(通用官話)和“土音”(方言演唱),如蘇州彈詞、揚州弦詞等。

三、流行與發展

四、文化地位

作為江南文化的重要載體,彈詞融合了文學、音樂與表演藝術,其通俗化的叙事方式和地域特色對後世戲曲、小說均有深遠影響。

提示:若需了解更多彈詞流派或具體作品細節,可查閱(中國古代文學史)及(彈詞的地域文化分析)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彈詞是什麼意思

彈詞是中國傳統文學藝術形式之一,是指以曲子和詞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表演和演唱的藝術形式。通過說唱、吟唱的方式,表達情感和思想,傳達故事和主題。彈詞常常用于戲曲和民間藝術中。

拆分部首和筆畫

彈詞的拆分部首為手,它是由3筆組成的,分别為"丿"、"一"、"丿"。

來源和繁體

《彈詞》一詞的來源較為清晰,由漢字的意思“以手指按彈”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彈詞兩個字的形态基本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彈詞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彈字的手部字形更加簡潔,同時在字紋和筆畫上也有所區别。

例句

1. 他熟練地彈唱着傳統的彈詞。

2. 這位藝人以其出色的彈詞技巧赢得了觀衆的喝彩。

組詞

彈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語:

1. 彈曲:指演奏彈詞時所配奏的曲子。

2. 彈唱:指演唱彈詞時所使用的表演方式。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與彈詞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語:

1. 彈唱:也是指演唱曲子或詞句,與彈詞在表現形式上相似。

2. 彈奏:表示演奏樂器的動作,但也可以用于指演唱曲子。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與彈詞意思相反的詞語:

1. 默詞:指不說、不唱的詞句,與彈詞在表現形式上相反。

2. 音樂:指通過聲音和樂器表達的藝術形式,與彈詞在表演方式上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