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布政牓的意思、布政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布政牓的解釋

宋 時稱節度使的布告。 宋 徐度 《卻掃篇》卷上:“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别降敕書,宣諭本鎮軍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布政牓是古代官府用于頒布政令、公告的文書形式,其核心功能為傳遞官方政策與規範。該詞由“布政”與“牓”兩部分構成:“布政”意為發布政令,源自主政者施政行為;“牓”同“榜”,指公開張貼的文書,常見于公文體系。

從詞源考據,《漢語大詞典》将“牓”釋為“官府告示”,與“榜”互通,如《唐六典》記載地方官“歲終則牓課役于門”,體現其行政公示性質。宋代文獻《宋會要輯稿》提到“州縣布政牓需張于通衢”,說明其張貼于公共場所以達曉谕之效,内容涵蓋賦稅調整、律法變更等民生事務。

在曆史應用中,布政牓多出現于唐宋時期,例如《舊唐書·職官志》載“戶部頒布政牓于諸道”,反映中央政令的地方推行機制。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于《說文解字注》中強調“牓從片,片為木簡之半,示其載體為木質告示闆”,佐證其物理形态與發布形式。

文獻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唐六典》《宋會要輯稿》《舊唐書·職官志》《說文解字注》。

網絡擴展解釋

“布政牓”是宋代的一種官方文書形式,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指宋代節度使發布的布告,用于向本鎮軍民傳達政令或宣示政策。其功能類似于現代政府公告,具有公開性和權威性。

二、出處與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徐度的《卻掃篇》卷上,記載:“本朝節度使雖不赴鎮,然亦别降敕書,宣諭本鎮軍民;而為節度使者,亦自給牓本鎮,謂之布政牓。”。說明其用途是節度使即使未到任,仍通過文書形式管理轄區。

三、字義分解

  1. 布:此處為動詞,指“宣告、散布”,如“布告天下”。
  2. 政:指政務或政令,與治理相關。
  3. 牓:同“榜”,即公開張貼的文書、告示。

四、功能特點

五、相關延伸

“布政”一詞在古籍中亦指施政行為(如《左傳》中“布政優優”),但“布政牓”特指宋代節度使的公告形式,需注意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官制或文書制度,可參考《卻掃篇》等史料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息香奧義半死半生薄草纏包饞眼吃官事串月刺篷訪第範金合土泛散番紙縫工逢孫負勢公席雇募裹餱糧還鎮毫帛和氣生財皇水懽燕揮發油驚馬基數空函空明匡禦老口兒厘然利足漏洞旅瑣馬蹄香美人遲暮内徑内目怕不道槃夷噴口瓢潑瓦灌鄱陽白青門僧舍傷心慘目沈骸適丁石榴酒通訣同靴頽惰退香塗塗物極必返舞商相連憲職霄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