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蘇州 石湖橋 下月影成串的奇觀。據 清 朱象賢 《聞見偶錄》記載, 蘇州 上方山 東面的 石湖 有 寶帶橋 縱貫南北,橋有五十三個洞,月光映水,正對環洞,一環一月,連絡成串,稱為串月。當地舊俗于中秋節後三日,登山觀月,稱為看串月。 清 顧祿 《清嘉錄·石湖串月》引 沉朝初 《憶江南》詞:“ 蘇州 好,串月看長橋。” 清 沉曰霖 《晉人麈·異聞·串月》:“ 吳 中風俗于八月十八日行春橋看串月。”
“串月”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蘇州石湖寶帶橋下月光映水形成的月影成串現象。寶帶橋共有53個橋洞,當中秋節後三日的月光正對橋洞時,每個橋洞水面會倒映出一個月亮,形成“一環一月”的串聯奇觀。當地舊俗會在農曆八月十八日登山觀此景,稱為“看串月”。
補充說明:蘇州的“串月”現象需滿足特定天文條件,最佳觀賞期為農曆八月十八;而少數民族的“串月”習俗多與婚戀文化相關,體現了不同地域的人文特色。
《串月》是一個詞語,意為月光照射在一串物體上。在這個詞中,"串"表示一連串的物體,"月"表示月亮,兩者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意象生動的詞語。
《串月》的拆分部首是"月",它屬于"⺝"部,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字。它的筆畫數為4畫。
《串月》是一個常見詞語,來源于漢語中的日常表達。人們常常用這個詞來描繪月光灑在一串物體上的美景。該詞來源于人們對自然景觀的觀察和感受。
《串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串月」。繁體字是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主要流傳于台灣、港澳地區。
在古代寫漢字時,表示《串月》的字詞可能會有些差異。但基本上,"串"和"月"這兩個字在形狀上并沒有太大變化,隻是在書寫風格上有所不同。
1. 夜晚的湖面上,一串白色的小船隨波漂蕩,仿佛是被串月之光所照耀。
2. 我站在軟沙灘上,眺望着遠處的海洋,感受着從遠方傳來的串月如銀的光芒。
1. 月光:指月亮發出的光芒。
2. 串珠:指一串串的珠子或寶石串成的裝飾物。
3. 串聯:指将兩個或多個事物連在一起,形成相互聯繫。
4. 串場:指在演出或表演中,由一個場景轉入另一個場景。
近義詞:串照、照射。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