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算的意思、榷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算的解釋

征收算賦。《新唐書·陸贽傳》:“聚兵日衆,供費日博,常賦不給,乃議蹙限而加斂焉;加斂既殫,乃别配之;别配不足,於是榷算之科設,率貸之法興。”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榷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文獻和語言演變來分析:

  1. 基本含義
    指征收算賦(古代的人頭稅)。這一解釋源自《新唐書·陸贽傳》的記載:“别配不足,於是榷算之科設,率貸之法興。”。此處“榷算”與賦稅政策相關,強調官府通過特定法規征收稅賦。

  2. 詞源解析

    • “榷”:本義為渡水的橫木(見),後引申為專賣、壟斷(如“榷茶”“榷稅”),以及商讨、研究(如“商榷”)。
    • “算”:指計算、賦稅(如“算賦”)。
      因此,“榷算”可拆解為“通過專賣或協商方式确定稅賦”。
  3.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其可比喻商談利益分配或價格,但此用法更多是結合“榷”的“商讨”含義延伸而來,需注意語境適用性。

  4. 權威性差異
    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3、6)均以“征收賦稅”為核心義,而“商談”義多見于現代中等權威性解釋,可能為引申用法。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優先采用“征收算賦”的本義,其他場景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涉及協商或利益分配的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算》的意思

《榷算》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多個義項。其中最常見的意思是指"計算、核算"。它可以用來表示對數目、數量、費用等進行計算和核對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算》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木和言。其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木部2畫,言部10畫。

來源和繁體字形

《榷算》是一個古代漢字,其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是源于古代的象形字。“榷”是指一種古代的法律條文,表示在一定的範圍内一定的量或數的規定。例如榷酒指規定每間酒店每天釀造的酒需分出一定量給國家。而“算”則表示計量、計算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榷的寫法為「搉」,算的寫法為「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榷算的寫法可能會存在一些變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榷的另一種寫法為「卻」,而算的另一種寫法為「筭」。這些變異的寫法在現代已經較少使用。

例句

1. 請你給我把這些費用榷算一下。

2. 他的數學能力很強,經常能在短時間内迅速榷算出正确答案。

組詞

1. 榷酒:古代指規定每間酒店每天釀造的酒需分出一定量給國家。

2. 榷場:古代指專門負責榷酒、征酒司。

3. 榷稅:指通過榷酒征收的稅款。

近義詞

1. 計算、核算

2. 算計、盤算

反義詞

1. 估算、估計

2. 猜測、推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