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榷算的意思、榷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榷算的解释

征收算赋。《新唐书·陆贽传》:“聚兵日众,供费日博,常赋不给,乃议蹙限而加敛焉;加敛既殫,乃别配之;别配不足,於是榷算之科设,率贷之法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榷算"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复合词,主要用于描述历史上特定的经济管理制度,尤其与国家对某些重要商品的专卖及税收计算相关。其核心含义可从字义和史料应用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合义:“榷算”即指国家对某些商品实行专卖制度时,所进行的相关税收征管、利润核算或所征收的专卖税本身。它体现了古代政府通过垄断经营与税收相结合的方式控制重要物资、增加财政收入的经济手段。

二、历史背景与应用

“榷算”一词的实践与以下历史制度密切相关:

  1. 盐铁专卖 (汉代):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即“榷盐铁”),由政府控制生产与销售,其收入是财政重要来源。“算”在此可指对盐铁利润的核算或相关附加税。《史记·平准书》载“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可见管控之严,其中“榷算”机制是核心。
  2. 酒类专卖 (榷酤):历代王朝常对酒实行专卖(“榷酒酤”),其收入核算与管理亦称“榷算”。如唐代、宋代均有严格榷酒制度。
  3. 茶税与专卖:唐宋时期茶税(“茶算”)繁重,后发展为“榷茶”(茶叶专卖),其税收征管体系亦属“榷算”范畴。

三、文化意义

“榷算”反映了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下,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与民争利的典型模式。它既是重要的财政工具,也常因官吏盘剥、效率低下而引发社会矛盾(如汉代“盐铁会议”上的争论)。该词属于历史经济术语,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但在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财政史时仍是关键概念。

参考资料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榷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言演变来分析:

  1. 基本含义
    指征收算赋(古代的人头税)。这一解释源自《新唐书·陆贽传》的记载:“别配不足,於是榷算之科设,率贷之法兴。”。此处“榷算”与赋税政策相关,强调官府通过特定法规征收税赋。

  2. 词源解析

    • “榷”:本义为渡水的横木(见),后引申为专卖、垄断(如“榷茶”“榷税”),以及商讨、研究(如“商榷”)。
    • “算”:指计算、赋税(如“算赋”)。
      因此,“榷算”可拆解为“通过专卖或协商方式确定税赋”。
  3. 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其可比喻商谈利益分配或价格,但此用法更多是结合“榷”的“商讨”含义延伸而来,需注意语境适用性。

  4. 权威性差异
    历史文献和权威词典(、3、6)均以“征收赋税”为核心义,而“商谈”义多见于现代中等权威性解释,可能为引申用法。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中优先采用“征收算赋”的本义,其他场景需结合上下文判断是否涉及协商或利益分配的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本初奔放捕搏不倸不相闻问诚理楚壼锄强扶弱爨下焦催比动嚲断屠芳蔬园风宿水餐焚尪缚格咕哧箍节儿皇亲还家徽腔缋总冱结缄口无言监司金刚眼究审开浚科订科套筐筥老好人雷皷乐极雒民罗圈蛮寇美女簪花扪虱灭没念奴娇鳑魮披卷潜畜千古侵薄轻裴上苑使低嘴室老失宜水过鸭背死利丝桐外籀网屏无头无尾显贲翔风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