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平複。《南史·梁紀下》:“舊邦凱復, 函 洛 已平。”一本作“既復”。
“凱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收複”或“恢複”之意。以下是詳細解釋:
收複失地
多用于描述通過戰争或努力奪回失去的領土或權力。例如《南史·梁紀下》記載:“舊邦凱複,函洛已平”,此處指收複故土。
平複與恢複
部分文獻中,“凱複”也引申為“平複”,即恢複原有狀态或秩序,如提到“猶平複”。
作為人名時,“凱複”寓意成功、感恩與修養:“凱”代表凱旋與成就,“複”則含回報、回歸之意,整體寄托功成名就、知恩圖報的期望。
“凱複”兼具具體行動(收複)與抽象意義(恢複秩序),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凱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戰勝敵人并取得勝利後重新複蘇和恢複。它有很強的凱旋和複興的含義。
《凱複》的部首是冖(mì)和幾(jī),它的拼音是kǎi fù。該漢字由20個筆畫組成,其中冖部3畫,幾部8畫,凱部5畫,複部4畫。
《凱複》一詞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詩經·唐風·蔔筮之儀》中。現代漢語中使用的字形為簡化字,對應的繁體字為「凱復」。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凱的字形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側是冖部(mi)表示覆蓋,右側是開部(kai)表示開放。複的字形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一橫代表天,下面是彳部(chi)代表行走。整個字形形象地展示了戰勝敵人後恢複興盛的意義。
1. 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終于凱複了經濟的發展。
2. 在艱苦的戰鬥之後,他們以勇敢和智慧凱複了敵人的陣地。
3. 國家凱複了失地後,開始了新一輪的繁榮和發展。
組詞: 凱旋、凱歌、複興
近義詞: 戰勝、克服、戰勝
反義詞: 失敗、潰敗、倒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