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有。《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昔 武王 克 商 ,光有天下。” 杜預 注:“光,大也。”《國語·周語中》:“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 韋昭 注:“光,大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下》:“ 高祖 聖德,光有天下。”
“光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也有部分延伸用法,具體解釋如下:
“光有”在古漢語中意為“廣有”,即廣泛擁有或占據。這裡的“光”通“廣”,表示範圍大、程度深。例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中“光有天下”指周武王滅商後統一并廣泛統治中原地區。
在現代漢語中,“光有”可引申為“僅有、隻有”,帶有“不足夠”的隱含意義。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光”的單獨字義(如光明、光榮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光有》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含義指“隻有”、“僅僅有”。該詞具有積極肯定的意味,強調某一事物或條件存在,但其他方面卻不足夠或缺乏。
《光有》兩個字的部首分别為“兒”和“光”,總字數為8個筆畫。
《光有》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古漢字演變而來。
《光有》的繁體寫法為「光有」。
在古代,漢字的一些筆畫和結構與現代有所不同。關于《光有》的古代寫法,我們能夠找到的資料比較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也有同樣的用法和意義。
1. 我光有你的愛,不夠支撐我渡過困境。
2. 在公司裡,他光有智商,但缺乏溝通和協作的能力。
形容詞:光有力、光有名、光有錢。
名詞:光有性、光有常識。
動詞:光有幸、光有責。
隻有、單有、全都沒有。
無有、無一、不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