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僧帳的意思、僧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僧帳的解釋

登錄僧尼名籍的簿冊。始于 唐 開元 十七年,一說始于 唐 太和 四年。《宋史·太祖紀三》:“十二月壬午……限度僧法,諸州僧帳及百人歲許度一人。”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道釋科教·僧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僧帳”是古代用于登記僧尼戶籍的官方簿冊,其含義及曆史背景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專門記錄僧尼身份信息的官方名冊,相當于宗教人口的戶籍管理系統。通過“僧帳”,政府對出家者進行身份認證和人數控制。

  2. 起始時間争議
    存在兩種說法:

    • 始于唐開元十七年(729年),可能與當時整頓佛教政策有關;
    • 另一說始于唐太和四年(830年),反映中晚唐對僧團管理的強化。
  3. 功能與實施
    宋代延續此制度,《宋史》記載“諸州僧帳及百人歲許度一人”,即每州僧尼滿百人時,每年僅允許新增一人出家。此舉旨在限制僧侶數量,防止民衆借出家逃避賦稅。

  4. 曆史意義
    作為古代宗教管理的重要工具,“僧帳”體現了政權對宗教組織的監管,尤其在佛教興盛的唐代,此類制度對維護社會秩序和財政穩定具有實際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朝代政策差異或相關文獻(如《事物紀原》),可參考、4、6的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僧帳》的意思

《僧帳》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僧人所居住的帳篷或蒙古包。帳是帳篷,帳子的簡稱,帳篷是*********人作為臨時住所或生活用具所使用的一種設施。僧指的是佛教寺廟裡修行的僧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僧帳》拆分為「⺹」和「巾」兩個部首。

「⺹」為口部首,表示與口有關的事物。

「巾」為布部首,表示與布或帶有布相關的事物。

《僧帳》總計有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僧帳》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篇中,描述了一個僧人在山間搭建的帳篷。

繁體字「僧帳」與簡體字意義相同,隻是書寫形式不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僧帳」的寫法有多種變體,主要有「僧幛」、「僧幛」等。

例句

1. 神秘的僧帳隱于山谷之中。

2. 在寒冷的夜晚,僧帳提供了僧侶們溫暖的住所。

組詞

僧人:指行住坐卧皆依戒律,修行佛法的男性信徒。

帳篷:用來臨時居住或作為活動場所的布制構築物。

近義詞

寺廟:佛教的場所,供奉佛、菩薩等器物并設有僧侶常住的建築群。

寺院:既可指寺廟,也可指尼庵、道觀、教堂、廟宇等。

反義詞

廟:供奉神像并進行祭祀的建築物,與寺廟不同的是,廟通常用于民間信仰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