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戚揚的意思、戚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戚揚的解釋

古兵器。即斧钺。《詩·大雅·公劉》:“弓失斯張,幹戈戚揚。” 毛 傳:“戚、斧也;揚,鉞也。” 明 張風翼 《灌園記·田單破燕》:“循環奇正謀猷壯,前後幹戈載戚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戚揚(qī yá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主要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古代兵器

    指斧钺類兵器,特指一種長柄大斧。《漢語大詞典》明确記載:“戚,斧也;揚,钺也。”二者并稱象征威儀與武力,多見于祭祀、儀仗場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修訂版)

  2. 威儀象征

    引申為彰顯威嚴的禮器。《辭海》釋義:“戚揚”在古代文獻中代指君主或将領的權柄,如《詩經·大雅·公劉》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之句,描述軍容肅整之态。

    來源:《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版)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1. 人名用例

    近代有曆史人物戚揚(1881-1945),字升淮,浙江紹興人,民國時期曾任江西省省長。其名取自“戚揚”本義,寄寓剛毅威嚴之意。

    來源:《民國人物大辭典》(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文學意象

    古詩詞中借“戚揚”渲染肅殺氛圍,如清代朱彜尊《曝書亭集》載:“列戚揚以啟行,振鸾鈴而戒路。”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三、需注意的語義區分


四、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2. 《辭海》
  3. 《古代漢語詞典》
  4. 《民國人物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戚揚”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古兵器名稱
指古代兵器斧钺的合稱,其中“戚”為斧,“揚”為钺。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幹戈戚揚”,毛傳注釋為“戚,斧也;揚,钺也”。後世文獻如明代張風翼的《灌園記》也沿用此意,形容戰備狀态。

單字拆解

二、曆史人物
另指清末民初人物戚揚(1857—1945),字升淮,浙江紹興人,曾任江西省省長,以抗賊護鄉的事迹聞名。

若需進一步了解兵器形制或人物生平,可查閱《詩經》注疏或地方史志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冊免辍水處人打拱刀子嘴大志等身著作低就樊孫飛熊丐首公式鼓鼗龢協滉漾湖北大鼓鹄奔亭混賴禍喪簡畀驚風怒濤景命勁射開館開鎖豬慷他人之慨墾殖指數摳趨窺望苦心人蘭草連拒六膳理語鸾裀厖然門風萌茁悶恹恹輕白青茁七七八八麴行曲線運動射不主皮守恒守壹思人樹送茶貪吃懶做亭臯同爨偷容腯肥土棧尉悅穩穩妥妥五時雞獻可孝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