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滉漾的意思、滉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滉漾的解釋

(1).形容廣闊無涯。 三國 魏 曹植 《節遊賦》:“望 洪池 之滉瀁,遂降集乎輕舟。”

(2).蕩漾。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或滉漾於淵澄,或雰霏而雲浮。” 清 王韬 《淞濱瑣話·盧雙月》:“侍母進香 天竺 ,夜感 大士 現身示兆,指池中七星橫斜,雙月滉漾。謂之曰:‘此汝一對佳兒佳婦也。’”

(3).指浮動的水。 宋 梅堯臣 《碧瀾堂》詩:“虛雲臨滉漾,橋勢對隆穹。”

(4).閃動;搖動。 唐 白居易 《昆明春水滿》詩:“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 南山 青滉漾。” 宋 陸遊 《己巳正月十八6*九間雪複大作不止》詩:“卷簾驚滉漾,下榻覺蹣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滉漾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滉漾(拼音:huàng yà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彙,主要用于描繪水勢或光影的動态景象,其核心含義可概括為以下三點:

一、核心釋義:水波浩渺動蕩

指水面廣闊無垠、波光動蕩的樣子,強調水勢的盛大與流動感。

例證:

“江水滉漾,浮天無岸。” —— 形容江水浩瀚,波光連接天際的景象。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二、引申義:光影搖曳浮動

由水波引申至光線的晃動不定,常見于描寫月光、燈火等閃爍的動态畫面。

例證:

“月影滉漾于碧波之上。” —— 描繪月光在水面搖曳的情景。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三、詞源與文學意蘊

該詞為疊韻聯綿詞,始見于漢魏六朝詩文,唐宋詩詞沿用并強化其意境美。其構形象聲,“滉”從水旁顯液體屬性,“漾”以“羊”拟水波綿延之态,二字結合生動傳達動蕩連綿的視覺與聽覺聯想。

文學用例:

王維《送邢桂州》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暗含“滉漾”之勢;杜甫《渼陂行》 “船舷暝戛雲際寺,水面月出藍田關” 亦具同類意境。

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中國文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經典文獻用例參考:

  1. 《文選·張衡〈西京賦〉》: “滄池滉漾。” 薛綜注:“滉漾,猶浩蕩也。”
  2. 唐代柳宗元《登蒲州石矶望橫江口》: “滉漾生波濤。”
  3. 宋代陸遊《初發夷陵》詩: “滉漾雙凫掠水飛。”

學術支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滉漾”(拼音:huàng yàng)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面或光影的動态,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形容廣闊無涯的水域
    常用于描繪浩渺的水面,如曹植《節遊賦》中的“望洪池之滉瀁”,形容池水廣闊無邊。

  2. 水波蕩漾或浮動
    如晉代葛洪《抱樸子·暢玄》中“滉漾於淵澄”,指水波輕盈蕩漾的狀态。白居易詩“影浸南山青滉漾”亦為此意。

  3. 光影、物體的閃動與搖動
    可引申為光影或物體的動态,如陸遊詩句“卷簾驚滉漾”,描述雪光映簾的搖曳景象。

用法與例句

注意

該詞屬生僻詞彙,建議參考權威古籍(如的高權威性内容)或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細膩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

白淨百靈布薩逋責曹參讒構醇漓倒黴蛋得地裡低溫物理學東風寒恫駭放邁煩禮蜂虿入懷﹐隨即解衣膚功扶同高峙工字梁漢虜黑滿皇居講懽湔湔僭嫚既立謹忠胯下韓侯廓周樂道冷處理淪放閩洛乾酒樵拾起膠餅青坂親公親密無間蹂抑舍講侍曹室如縣罄矢死不二收治孰爛碎剮淩遲讨捕騰蛟起鳳體親頭腦湯團徽退職誣遘無命霞巾小家子校掄西口螇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