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prout] 發芽
新樹萌茁
草木發芽。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植核於小圃,伺其萌茁,再歲而樹壯。” 元 舒頔 《立春》詩:“百卉已萌茁,光風扇晴波。” 冰心 《往事》二:“我案頭的水仙花,在别人和我同時養起的還未萌茁的時候,就已怒放。”
“萌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草木發芽生長的狀态。由“萌”(新芽初發)和“茁”(幼苗健壯)組合而成,強調植物從萌芽到茁壯的自然過程。
二、延伸與比喻
在文學和現代語境中,常被引申為事物或人的成長發展。例如:
三、文獻用例
該詞在古籍中早有記載: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既保留本義(如冰心《往事》描寫水仙花萌茁),也用于教育、文學等領域,如“蒙台梭利教育促進兒童能力萌茁”。
該詞兼具自然現象描述與抽象發展隱喻的雙重功能,適用于生物、人文等多場景。
《萌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生長、發展、茁壯成長。它通過兩個字的組合,展示了事物生命力的萌發和茁壯成長的過程。
《萌茁》可以拆分為「艸/艹」、「木」、「丶」、「呂」和「乛」五個部首。
它的總體筆畫數為15個,其中「萌」是由11個筆畫組成,「茁」由4個筆畫組成。
《萌茁》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莊子·徐無鬼》篇:“物謂草曰茁”。
《萌茁》的繁體字為「萌蕭」。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萌茁》并沒有太大的變動。
1. 這個小苗已經萌茁成為一棵大樹。
2. 兒童是社會的未來,他們需要良好的環境來茁壯成長。
1. 萌芽:指事物剛開始生長的階段。
2. 萌發:指事物剛開始産生、發展。
3. 茁壯:形容事物快速、健康地成長。
1. 生長:指生物體逐漸增大、發育。
2. 發展:指事物向更好、更高、更充實的狀态變化。
1. 枯萎:指事物由于缺乏養分或水分而幹燥、凋謝。
2. 停滞:指事物不再前進、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