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烹羊以祭。古代祭山的一种祭仪。《管子·形势》:“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 尹知章 注:“山不崩,渊不涸。兴雨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 于省吾 《双剑誃诸子新证·管子一》:“ 张文虎 云:祈羊费解。羊疑‘祥’字之譌。《国準篇》云:‘立祈祥以固山泽。’是其证。按:‘羊’‘祥’虽字通,然下文云‘沉玉极矣’。沉坠之玉与祈祷之羊对文,则羊仍应读为牛羊之羊。后《解》(《形势解》)云:‘故曰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羊用以祈祷,故习称为祈羊。《轻重甲》‘此之谓没之以祈祥’,祥亦应读为平,上言鬼神言祭言泽,则祈羊义亦相承。”
关于“祈羊”的词义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祈羊”指古代祭山仪式中的烹羊祭祀行为,属于传统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宰杀羊作为祭品,祈求山川神灵的庇佑或自然环境的稳定。
《管子·形势》记载: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
- 尹知章注:“山不崩,渊不涸,兴雨之祥,故羊玉而祈祭。烹羊以祭,故曰祈羊。”
学术考证: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到该词可引申为“祈求好运”的比喻义,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基于字面含义的现代衍生解读。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活动,现代多出现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典文学分析中,需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其具体含义。
建议参考《管子》原文及注疏(如、2、5、7)获取更详尽的古籍考据信息。
祈羊是一个汉字词语,包含两个字,分别是“祈”和“羊”。
拆分部首:祈(礻), 羊(⺶).
笔画:祈(9画),羊(6画)。
祈羊的来源与《论语》中的一句话有关。在《论语·颜渊》这一篇中,弟子颜渊问什么是祭的最佳方式,孔子回答说:“有敬神之心,而祈其福。” 孔子的回答中用到了祈字,后来演变为“祈羊”,意为祈求幸福。
繁体字:祈
古代汉字写法:祈
1. 我常常祈羊,希望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2. 在新年来临之际,人们会祈羊来祈求健康、幸福和好运。
组成词语:祈福、祈祷、羊年
近义词:祈愿、祈求、祈祷
反义词:放弃、否定、拒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