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over]
(2) 用在動詞後,表示反面對着自己
他把書翻過去,看書背面的價格
(3) 用在動詞後,表示失去原來正常的狀态
他氣得昏死過去
(4) 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
你這麼不講面子,可太說不過去了
(5) 用在動詞後,表示離開或經過所在的地方(車從我身邊開了過去)
(6) 用在形容詞後,表示超過,多與“得”或“不”連用
你怎麼也兇不過去她
(1).現在以前的時期。《百喻經·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執於常見,便謂過去未來現在唯是一識,無有遷謝。” 唐 白居易 《自覺》詩之二:“但受過去報,不結将來因。” 明 袁宗道 《讀<論語>》:“殊不知過去之心已往,見在之心不住,未來之心未來,本無意必,本無固我,人人日用,可以反觀。” 孫犁 《白洋澱紀事·女保管》:“ 侯先生 過去是這家地主的帳房。”
(2).離開所在地或經過某地走向另一個地點。《東觀漢記·寇恂傳》:“乃敕屬縣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饌, 恂 乃出迎於道,稱疾還。 賈復 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過去。” 前蜀 韋莊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之四:“馬驕風疾玉鞭長,過去唯留一陣香。”《儒林外史》第一回:“過去一陣,又是一陣,把街上都塞滿了。” 孫犁 《白洋澱紀事·采蒲台》:“再過去,是一片場院,這是席市。”
(3).某個時間、某種狀态已經消逝。《朱子語類》卷六五:“老陽過去交陰,老陰過來交陽,便是兌、艮。” 夏丏尊 《長閑》:“今天就這樣過去罷,且等到晚上再說了。” 郭小川 《投入火熱的鬥争》詩:“嬉遊的童年過去了。”
(4).去世。《孽海花》第五回:“誰知命運不佳,到京不到一年,那夫人就過去了。” 張恨水 《夜深沉》第三八回:“ 二姑娘 複睜開眼來,聲音更透着微弱了,向 二和 臉上注視着道:‘我要是過去了,你就把 月蓉 娶過來吧。’” 蕭軍 《八月的鄉村》二:“他過去了!很慘! 日本 兵完全用刺刀弄死的。”
(5).謂過意得去。《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人家從三朝養活起來,費了多少辛勤哩。你白白奪來,心上也過去的麼?”
(6).女子到男家去過門成親。 李文元 《婚事》:“姐, 妮 他小姨給我捎信,眼前想叫 妮 過去。”
(7).生活下去。 ********* 《藝術與國家》:“我們生來都是平等,可以在一家之内如兄弟的過去的,國家偏要制出許多令典來,把我們一部分的同胞置之上位,要求我們的尊敬和仕奉。”
(8).應付;對付。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題叙:“給人家幹活,端着人家的碗,隻要能過去就過去了。”
(9).用在動詞後,表示通過。《水浒傳》第二一回:“你這般道兒,隻好瞞魍魎,老娘手裡説不過去。”《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為此内外大小,卻像忘記他是女兒一般的,凡事盡是他支持過去。”
(10).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完成。 巴金 《究竟屬于誰?》:“大家都肯獨立思考,就不會讓人踏在自己身上走過去。”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有一次還被他們捆縛在一株大樹高枝上,看他們把受驚的黃麂從樹下追趕過去。” 楊朔 《木棉花》:“要不然,她們準會暈過去。”
“過去”一詞的含義需要結合不同語境來理解:
時間維度 指現在之前的時間段,與「現在」「未來」相對。如:「過去的經曆塑造了現在的我」「回顧過去十年」。
空間移動 表示從某處到另一處的動作,如:「他穿過街道走過去」「把書遞過去」。常伴隨方向性動詞使用。
狀态終結 描述事件結束或消失,如:「台風已經過去了」「那段困難時期終于過去」。隱含時間流逝帶來的變化。
語法助詞 ①置于動詞前表曾經:「他過去是運動員」;②句尾表動作完成:「會議剛開過去」;③與「現在」對比:「過去這裡全是農田」。
哲學引申 在心理學中指「已發生的記憶」,如「放下過去」;物理學中與「時空連續性」相關,如「過去的光錐事件」。
不同用法示例:
過去是一個表示時間的詞語,表示已經發生或經曆的事情所對應的時間段。它主要用來指代過去的日子、經曆或事件。
過字拆分為辶(chuò)和寸(cùn)兩個部首,共有7畫。
過字最早的出處為甲骨文,形狀與現代形态較為接近。在古代,表示“過去”的意思多使用“已往”、“既往”等詞語。
過字的繁體為過。
在古代,過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時過字的形狀類似于“辵”加上“寸”,表示人們在走過(行走)中度過時間。
1. 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學到了很多重要的經驗。
2. 她回憶起過去的點點滴滴,不禁感慨萬分。
過去(guòqù):表示時間意義上的過去
過程(guòchéng):表示事物發展的過程
過度(guòdù):表示程度超過一般的界限
以往、往昔、往事
将來、未來、現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