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蘇轼 。 蘇轼 曾被貶至 儋耳 ,故稱。 清 錢謙益 《追和朽庵和尚樂歸田園》之八:“和詩敢效 儋耳翁 ,感懷竊此 朽庵 叟。”參見“ 儋耳 ”。
“儋耳翁”是宋代文學家蘇轼的别稱,源于他被貶谪至儋耳(今海南儋州)的經曆。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儋耳”為古地名,漢代設儋耳郡,位于今海南儋州()。因蘇轼(號東坡)曾被貶至此地,後人以“儋耳翁”代稱他,體現其與儋州的關聯。這一稱謂多見于詩文引用,如清代錢謙益的詩句“和詩敢效儋耳翁”()。
曆史背景
儋耳在宋代屬偏遠蠻荒之地,蘇轼于紹聖四年(1097年)被貶至此,居三年。期間他興辦教育、傳播文化,對當地影響深遠,故“儋耳翁”也隱含對其逆境中堅守氣節的贊頌()。
文學意義
該稱呼不僅指蘇轼本人,還被用于文學作品中,象征文人流放生涯與豁達精神。例如,《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均收錄此詞()。
總結
“儋耳翁”以地名結合人物經曆,成為蘇轼的代稱,兼具曆史、地理與文學意涵。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山海經》等古籍()。
《儋耳翁》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儋”、“耳”和“翁”三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儋耳翁》來源于古代文獻,一般認為在古代樂律之中有一個名叫儋耳翁的說法,用來比喻音樂聲。
在繁體字中,儋耳翁的寫法為「儋耳翁」。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關于儋耳翁這個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可以根據具體文獻而有所不同,其寫法可能是根據當時的流派和書法家而異。
以下是一些關于儋耳翁的例句:
組詞:樂律、音樂、聲音
近義詞:雅樂、古樂、古音
反義詞:喧嘩、嘈雜、噪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