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的意思、金人的詳細解釋
金人的解釋
[kin;copper man] 銅人
鑄以為金人十二。——漢· 賈誼《過秦論》
詳細解釋
(1).銅鑄的人像。《孔子家語·觀周》:“ 孔子 觀 周 ,遂入 太祖 後稷 之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 鹹陽 ,銷以為鐘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張守節 正義引 唐 袁郊 《三輔舊事》:“聚天下兵器,鑄銅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 唐 盧照鄰 《五悲·悲昔遊》:“ 灞池 則金人列岸, 太華 則玉女臨峰。” 羅惇曧 《文學源流》:“若夫金人垂銘,丹書著戒,詞非甚質,恐未足徵。”
(2).指佛像。《史記·匈奴列傳》:“ 漢 使驃騎将軍 去病 将萬騎出 隴西 ……破得 休屠王 祭天金人。” 張守節 正義:“金人即今佛像。” 唐 楊衡 《遊峽山寺》詩:“照耀芙蓉壺,金人居上頭。” 清 趙翼 《大石佛歌》:“粵稽象教本西來, 休屠 金人著史策。” 章炳麟 《建立宗教論》:“視此金人桃梗,以為有無上之靈……則其自誣實甚。”
(3).指以金箔或綵紙刻剪成的人。 宋 蘇轼 《雅安人日次舊韻》之二:“屏間帶日金人活,頭上迎風綵勝翻。” 馮應榴 合注:“《藝文類聚》引《荊楚歲時記》:人日剪綵為人,或縷金薄帖屏風上,或戴之,像人入新年,形容改新。”
(4).指 金國 。 宋 侯延慶 《退齋筆錄·卻掃編上》:“ 建炎 二年戊申, 楊淵 守 吉州 ,是年車駕駐蹕 維揚 , 江 南諸郡日虞 金 人深入。” 清 黃燮清 《黃天蕩懷古》詩:“八千勁旅走熊羆,曾斷 金 人十萬師。”
詞語分解
- 金的解釋 金 ī 一種化學元素,符號Au,原子序數,黃赤色,質軟:黃金。金子。金筆。 金一類的,具有光澤、延展性,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汞除外)。:金屬。五金(舊指金銀銅鐵錫)。合金(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金人”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銅鑄的人像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指古代用金屬(尤其是銅)鑄造的人形雕像。例如: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收繳天下兵器,熔鑄成十二個巨大的銅人(每個重達24萬斤),放置在鹹陽宮中。
- 《孔子家語·觀周》記載,周朝太廟階前有金人,背後刻有“慎言”的銘文,象征謹言慎行的寓意。
2.佛像
佛教傳入中國後,“金人”也指代佛像。例如:
-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擊敗匈奴後獲得“祭天金人”,據考證是早期佛像的傳入。
- 唐代詩人盧照鄰在詩作中稱佛寺中的佛像為“金人”。
3.剪彩或金箔制成的人形
古代民俗中,用金箔或彩紙剪刻成人形,用于裝飾或節慶。例如:
- 宋代蘇轼詩中的“屏間帶日金人活”,描述的是貼于屏風上的金箔人像,寓意新年煥新。
4.代指金國
在宋元時期的文獻中,“金人”有時指代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政權。例如:
補充說明
- 詞源演變:古代“金”常泛指金屬,故“金人”實為銅人,如秦始皇所鑄十二金人。
- 傳說背景:據《東周列國志》記載,秦始皇鑄造金人的靈感源于臨洮出現的十二神人異象。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細節,可參考《史記·秦始皇本紀》《孔子家語》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金人》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有關金屬或金質物品的人或形象。
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釒”和“人”。部首“釒”代表金屬元素;部首“人”代表人物。該詞總共有8畫。
《金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通常指的是以黃金為主要材料制作的人形或人物雕塑,或是某種以黃金為裝飾的具有特殊地位或價值的人物。
在繁體字中,《金人》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字體形狀上有所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錄,但根據曆史文獻和金文的研究,可以推測出一些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過具體關于《金人》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并沒有确切的資料。
以下是一些關于《金人》的例句:
1. 這座博物館展示了許多古代的金人雕塑。
2. 她身上的飾品閃耀着金人的光輝。
3. 這個故事裡的主人公是一位具有金人特質的人物。
一些與《金人》相關的組詞包括:金屬、金質、金材、金制品、人形、雕塑等。
與《金人》相近義的詞彙有:黃金雕塑、黃金人物、金質人像等。
與《金人》相反義的詞彙有:非金制品、非金材料等。
綜上所述,《金人》是指有關金屬或金質物品的人或形象的詞彙,源自古代,通常涉及以黃金為材料制作的人形雕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