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欺心的意思、欺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欺心的解释

(1).自己欺骗自己;昧心。 唐 韩愈 《通解》:“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 明 李贽 《与马伯时书》:“我此一等与世上人真不同,没有一点欺心罪过。”《西游记》第二三回:“寧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有时先不欺心的人们,遥想着将来,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块的公理中,来寻一点情面的末屑。”

(2).起坏心思。《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原来这老乞婆恁般欺心,将男作女哄我!怪道三朝便要接回。”《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我猜你待要欺心,又没那胆,是也不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欺心

指违背良心行事,包含欺骗他人与自我蒙蔽的双重含义。其核心在于对道德准则或事实真相的刻意背离,可分为以下两层释义:

  1. 欺骗他人,违背良知

    指为谋取私利而故意隐瞒真相、虚构事实,损害他人利益或社会公义的行为。例如在交易中故意欺诈,或为私欲编造谎言。此义强调行为的外在欺骗性与道德沦丧。

  2. 自我欺骗,蒙蔽本心

    指个体为逃避责任、减轻负罪感或维护虚假形象,选择扭曲事实以自我安慰。例如明知行为有错却寻找借口开脱,或沉溺于虚幻的自我认知。此义侧重对内在良知的回避与麻痹。

语用特征: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定义“欺心”为“昧心;违背良心”,收录于第6卷第1023页。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释义为“违背良心做坏事”,见第1015页。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0年:引《朱子语类》“欺心便是欺天”,强调道德自律性,第987页。

网络扩展解释

“欺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ī xīn,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自我欺骗或昧心
    指明知违背本心或道德准则,仍选择欺骗自己或违背良心行事。例如:

    • “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 唐代韩愈《通解》中批判“欺心”行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行为独行……彼其欺心邪?”()。
  2. 起坏心思或欺骗他人
    指故意对他人隐瞒真相或实施欺诈。例如:

    • 《西游记》第七回提到“欺心”为“要夺玉皇上帝尊位”的恶劣意图()。
    • 《醒世恒言》中描述“将男作女哄我”的欺心行为()。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三、相关成语与近义词


总结来说,“欺心”既包含对内的自我蒙蔽,也涵盖对外的恶意欺骗,是道德与行为双重层面的否定性评价。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賹化百诺白玉石蚌江巴山越岭卑疵本地畅游车灯侈忲道巾二不楞覆裹恭默守静公司解散顾三不顾四核实闳门洪纤厚奉火炽狐裘蒙茸监抄贱姿诫饬禁卢决志空漏子懒妇鱼乐冰赁耳佣目螺子墨马轭漫延贸然名教贫疾强抢讫事人膏仁强荣级声称蛇巫石纽衰杀水淋淋死将死要面子琐门太师窗探汤蹈火逃臣退光漆頽朽讬好违忧下垫响慕相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