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mbulatory]∶有頂棚的散步處
(2) 修道院中的走廊部分
(3) 教堂半圓形後殿的走道
(4) 某些教堂中在祭壇後并在聖壇以外的一個通道,可供列隊通行無阻
(5) [winding corridor]∶曲折環繞的走廊
曲折回環的走廊。 唐 杜甫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一路從回廊内轉去。” 葉聖陶 《遊了三個湖》:“當初築城牆當然為的防禦,可是就靠城的湖來說,城牆好比園林裡的回廊。”
亦作“廻廊”。回環曲折的走廊。《藝文類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簡文帝 《善覺寺碑銘》:“重欒交峙,迴廊逢迓。” 唐 杜甫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詩:“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呂琪》:“書舍前一小軒,繞以廻廊。” 巴金 《春》二:“她們走入月洞門,便轉過假山往右邊走去,進了一帶曲折的回廊。”
回廊是建築中常見的結構形式,指曲折環繞的走廊或有頂棚的通行空間,兼具功能性與裝飾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回廊既是實用通道,也是建築藝術的重要元素,其形态和用途隨場景不同而多樣。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可參考權威建築類資料或古籍文獻。
回廊,是一個具有詩意的詞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環繞建築物的走廊或廊道。下面将介紹回廊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回廊的拆分部首為“囗”和“廴”,其中“囗”代表圍繞,廴代表走廊。共有7個筆畫。
回廊一詞最早出自《史記·五帝紀》:“黃落子乃東遊,到湯沐者南望,曰:‘行事之官必居四方,眇于上下,行通于天地之間。’作回廊百二十裡。”意思是行政事務的官員應該居于天地之間,而行進的路徑應該環繞四方。繁體字為「迴廊」。
在古代,回廊的寫法有些變化。有時會把‘囗’寫作‘囲’,将‘廴’寫作‘⻍’,即用止字作邊框,表示環繞。這種寫法在現代已不常見。
1. 故宮的後花園裡,有一條蜿蜒曲折的回廊,風景十分優美。
2. 這座傳統廟宇的回廊上懸挂着佛教壁畫,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和回廊相關的組詞有:回廊坊、回廊道、回廊街、回廊園等。
近義詞包括:環廊、走廊、廊道等。
反義詞為:孤廊,即指沒有周圍建築物環繞的單獨廊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