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求忠出孝的意思、求忠出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求忠出孝的解釋

謂尋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門。語本《後漢書·韋彪傳》:“夫國以簡賢為務,賢以孝行為首。 孔子 曰:‘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是以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南朝 梁元帝 《上忠臣傳表》:“資父事君,實曰嚴敬,求忠出孝,義兼臣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求忠出孝”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尋求忠臣應從孝子中選擇,強調忠與孝的内在聯繫。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出處與背景


用法與示例

  1. 語境: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讨論中,強調忠孝的關聯性。例如:“資父事君,實曰嚴敬,求忠出孝,義兼臣子。”(南朝梁元帝《上忠臣傳表》)
  2. 現代意義:可引申為“個人品德是社會責任的基礎”,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學術分析。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背景或原文語境,可參考漢典或《後漢書》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求忠出孝

《求忠出孝》是一句中文成語,意為“要求忠誠、才能表現孝順之道”。它由兩個部分組成:求忠和出孝。

求忠的部首是心字旁,而出孝的部首是子字旁。求忠的筆畫數為10畫,其中心字旁占了4畫,而出孝的筆畫數為15畫,其中子字旁占了3畫。

這個成語出自《論語》中的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在古代,忠誠和孝順被視為重要的美德。倡導人們在與父母、兄長相處時要表現孝順,而在與朋友、師長相處時要表現忠誠。

由于《論語》是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因此《求忠出孝》這個成語也具有悠久的曆史。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求忠出孝」,與簡體字寫法基本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有區别。根據古籍記錄,「心」這個字在古代的寫法可分為心和炎兩個部分。而「子」這個字則由母和子兩個部分組成。因此,古時候《求忠出孝》可以寫作「忄火口」和「子女勿」。

例如,一句古代的例句可以是「人各有所愛,父子亦有親。子女勿忘養,求忠出孝深。」表達的意思是人們都有自己所愛的人,父子之間也有親情。子女們應該不要忘記孝養父母,才能真正實現忠誠與孝順。

與《求忠出孝》相關的組詞有:忠誠、孝順、親情、家庭等。這些詞都與尊重、關愛、奉獻等積極的情感和行為相關。

而近義詞可以有:講信修睦、取義忘形、報本反始等。這些詞也都強調了人與人之間應該表現出的親切和友善。

反義詞則可以有:事非關己、明哲保身等。這些詞則強調了個人利益至上,而不顧及他人的觀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