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首同歸的意思、白首同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首同歸的解釋

晉 潘嶽 《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原謂友誼堅貞,至老不變。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仇隙》:“ 孫秀 既恨 石崇 不與 緑珠 ,又憾 潘嶽 昔遇之不以禮……收 石崇 、 歐陽堅石 ( 歐陽建 ),同日收 嶽 。 石 先送市,亦不相知。 潘 後至, 石 謂 潘 曰:‘ 安仁 ,卿亦復爾邪?’ 潘 曰:‘可謂白首同所歸。’”當時以為 潘 詩適成其谶。後轉指年齡皆老而同時死亡。 唐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詩:“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白首同歸是一個源于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
    指友誼堅貞不渝,即使到年老白發時依然志趣相投。出自晉代潘嶽《金谷集作詩》的“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2. 引申義
    後多用于表示兩位老人同時去世,含共同走完人生之意。如白居易詩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即為此意。


二、典故溯源

  1. 潘嶽與石崇的預言
    西晉時期,潘嶽(字安仁)與石崇為摯友。潘嶽曾寫詩“白首同所歸”贈石崇。後二人因得罪權臣孫秀,同日被處死,此詩竟成谶語。

  2. 《世說新語》記載
    南朝《世說新語·仇隙》詳細記載了兩人被害經過。行刑時,石崇問潘嶽:“你怎也如此結局?”潘嶽答:“可謂白首同歸。”


三、用法與示例


四、補充說明

該成語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首同歸》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表示夫妻情深,患難與共,共同走到老。下面是關于該成語的詳細解釋和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白: 白字的部首是白(bái),總筆畫數為5。 - 首: 首字的部首是首(shǒu),總筆畫數為9。 - 同: 同字的部首是口(kǒu),總筆畫數為6。 - 歸: 歸字的部首是彐(jì),總筆畫數為10。 來源: 《白首同歸》這個成語來自于中國古代的一首詩歌,表達了夫妻間相互扶持,忠誠和愛情的真摯。它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形容夫妻相濡以沫,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共同努力并共度其餘的一生。 繁體: 《白首同歸》是《白首同歸》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白”寫作“百”,把“首”寫作“首部”。 例句: 1. 他們是一對年邁的夫妻,經曆了風風雨雨,終于白首同歸。 2. 無論發生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堅持一起,白首同歸。 組詞: 白展堂、首飾、同學、歸宿。 近義詞: 白頭偕老、夫唱婦隨。 反義詞: 殊途同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