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綿的意思、純綿的詳細解釋
純綿的解釋
亦作“ 純緜 ”。純絲;絲綿。《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緜之麗密。” 李善 注:“ 瓚 以為純絲。” 宋 陸遊 《家居》詩:“溪柴勝熾炭,黎布敵純綿。”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京師之燒刀,輿隸之純綿也。然其性兇憯,不啻無刃之斧斤。”
詞語分解
- 純的解釋 純 (純) ú 專一不雜:純粹。純然。單純。純金。純銅。純正。純淨。純熟。純度。 絲:“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衆’”。 大:純嘏(極大的福分)。 人品的美好:純樸。純真。純厚。純笃。純潔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網絡擴展解釋
“純綿”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以下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本義
指“純絲或絲綿”,即未經摻雜的絲綢或絲織品。例如《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中提到“純緜之麗密”,陸遊《家居》詩中“黎布敵純綿”均為此意。
-
比喻義
引申為“純潔無瑕的品質”或“純真善良的性格”,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例如成語“純綿之士”即指品質高尚的人,如《左傳》中“純綿之士,亦有土風”的用法。
二、詳細解析
-
詞源與演變
- 最早可追溯至《左傳·襄公十二年》,用于描述人的品德。
- 後世文學作品(如宋代詩詞)也保留其本義,指代絲織品或柔軟材質。
-
使用場景
- 褒義:贊美性格純真或作品風格柔和(如“觀廷賓先生的畫,純綿可口,回味無窮”)。
- 中性/貶義:結合語境可表達“單薄無力”,如“綿力”“綿薄”。
三、相關組詞與示例
- 純綿之士:品德高尚之人(典故用法)。
- 純綿可口:形容藝術作品的柔和美感(現代引申用法)。
- 黎布敵純綿:陸遊詩中對比粗布與絲綿的質感。
“純綿”兼具物質與精神雙重含義,既可指具體的絲織品,也可比喻純潔的品質或柔特性。其用法需結合語境區分褒貶,常見于文學與曆史文本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純綿(chún mi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柔軟細膩、質地純淨的棉花。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純」的部首是「纟」,具有5個筆畫;「綿」的部首是「糸」,具有6個筆畫。
「純綿」一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文字,早期的漢字寫法中,「純」是用「糸」表示的,而「綿」則是用「糸」和「棉」的組合表示的。在繁體字中,「綿」仍然采用「糸」和「棉」的結合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純」的古代寫法中,「糸」形狀更接近于「纟」的樣子,而「綿」則多種多樣,有的是用「糸」和「棉」組合,有的則像「絻」或「絹」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關于「純綿」的例句:
1. 這塊面料是純綿的,觸感十分舒適。
2. 這個枕頭填充物用的是純綿,非常適合人們的睡眠。
3. 我們家裡的床上用品都是純綿的,非常柔軟。
一些與「純綿」相關的組詞包括「純棉」、「純白綿」等,它們表示的都是純淨、柔軟的棉質材料。
與「純綿」相類似的詞語有「綿軟」、「柔綿」等,它們都形容物品柔軟、細膩的特性。
反義詞方面,與「純綿」相對的表達可以是「粗糙」、「刺痛」等詞語,用來形容質地不純淨、觸感粗糙的材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