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三倉 ”。 宋 陸遊 《讀書》詩:“《三蒼》奇字已殺青,九譯旁行方著録。” 清 顧炎武 《呂氏千字文序》:“蓋小學之書,自古有之。 李斯 以下,號為《三蒼》,而《急就篇》最行於世。” 清 王恪 《石鼓》詩:“奇文人嗜《三蒼》并,盈數天虧九鼎同。”
“三蒼”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三蒼”同“三倉”,指秦代三部字書的合稱,包括:
宋代陸遊《讀書》詩雲:“《三蒼》奇字已殺青,九譯旁行方著録”,清代顧炎武《呂氏千字文序》也提到:“李斯以下,號為《三蒼》”,印證了其作為古代字書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網絡解釋(如)将“三蒼”引申為“青天、白雲、金陽”的天空意象,但這一說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網絡語境下的衍生解讀。
建議需要深入研究的讀者可查閱《說文解字注》《漢書·藝文志》等古籍,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相關詞條。
三蒼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三個漢字組成。下面将介紹其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三蒼表示“三者皆蒼老”,是在形容人物年紀或容顔變老。
三蒼的拆分部首為“三”和“蒼”,分别讀作“sān”和“cāng”。
“三”是一個簡單的漢字,拆分部首為“一”,筆畫為3。
“蒼”的部首為“艹”,筆畫為8。
“三蒼”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後漢書·楊駿傳注》。
繁體字“三蒼”是“三蒼”的另一種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古時候“三蒼”的寫法為:“略蒼”。
他雖然年過六旬,但仍然精神矍铄,一點也不三蒼。
三蒼不複:指本來頭發已經花白,“三蒼”的狀态更加嚴重。
三蒼如故:形容人年紀雖大,但容貌仍然保持年輕。
蒼蒼、蒼老、颟然、皓首皆蒼
青面、嫩綠、白頭、童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