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語。指壞劫(世界毀滅)時的大火災。 唐 宋之問 《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
(2).泛指火災。 唐 張謂 《長沙失火後戲題蓮花寺》詩:“金園寶刹半 長沙 ,燒劫旁延一萬家。”
“燒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佛教“壞劫”階段(世界毀滅時期)發生的大規模火災。根據佛教世界觀,世界經曆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壞劫”時會出現水、火、風三災,其中“燒劫”特指毀滅一切的劫火。
文學引用示例:
唐代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中“象溟看浴景,燒劫辨沉灰”一句,即以“燒劫”暗喻佛教世界觀中的劫難。
後引申為對大規模火災的文學化描述,常見于古籍。如唐代張謂《長沙失火後戲題蓮花寺》中“燒劫旁延一萬家”,即用“燒劫”形容火災蔓延的慘狀。
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宗教語境中。其結構由“燒”(燃燒)與“劫”(劫難)組合而成,凸顯災難性破壞的意象。
《燒劫》是一個多義的詞語,它既可以指火災的燒毀,也可以用來形容劫掠搶奪的行為。具體含義視語境而定。
《燒劫》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火”和“劫”,其中,“火”是指火災的意思,而“劫”則表示搶劫、劫掠的意思。
根據拆分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得出該詞的總筆畫數為9。
《燒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火災和戰争等破壞性事件較為頻繁,因此形成了對于燒毀和搶劫的詞語描述。
《燒劫》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燒劫」。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燒劫」這個詞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上仍然保持了「火」和「劫」這兩個部首的結構。
1. 戰争期間,城市遭受了無數次燒劫。
2. 她家被鄰居燒劫一空,一切痛心至極。
燒毀、劫掠、煙燒火燎。
焚燒、劫奪、洗劫。
重建、保護、救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