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頓的意思、廢頓的詳細解釋
廢頓的解釋
(1).廢弛。《漢書·五行志下之下》:“王者失道,綱紀廢頓。” 晉 荀勗 《讓樂事表》:“臣掌著作,又知祕書,今覆校錯誤,十萬餘卷書,不可倉卒,復兼他職,必有廢頓。”
(2).謂僵卧不起。《三國志·蜀志·楊戲傳》:“後 儼 痼疾廢頓。”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籍 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鬥,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詞語分解
- 廢的解釋 廢 (廢) è 停止,不再使用:廢弛(應該施行而不施行)。廢除。廢黜(罷免,革除)。廢帝(被廢黜的皇帝)。廢棄。廢止。廢置。因噎廢食。 沒有用的,失去效用的:廢話。廢品。廢墟(受到破壞之後變成荒蕪的地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網絡擴展解釋
“廢頓”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
一、基本解釋
-
指制度或綱紀的廢弛
常見于描述社會秩序、規章制度的崩壞。例如《漢書·五行志》提到“王者失道,綱紀廢頓”,強調因統治者失德導緻國家治理混亂。晉代荀勖在《讓樂事表》中也用此詞形容事務因疏漏而荒廢。
-
形容身體極度疲憊或僵卧不起
多用于表達因疾病、情緒崩潰等導緻的無法行動。如《三國志·蜀志》記載楊戲因痼疾“廢頓”;《世說新語》描述阮籍在喪母後吐血“廢頓良久”。
二、延伸解析
- 構詞邏輯:由“廢”(疲倦、無力)和“頓”(停滞、萎靡)組合而成,強調身心雙重倦怠的狀态。
- 使用場景: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政治批判或個人健康描述,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經典引用體現文化意蘊。
參考資料
- 詞義來源:漢典、查字典
- 文獻例證:《漢書》《世說新語》等(-6)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廢頓(fèi dùn)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行動或說話突然停頓或中斷,常常出現在談話、演講或表演中。它的拆分部首是“廢”和“頓”,其中“廢”是指廢止、廢棄的意思,“頓”是指停、頓的意思。根據《康熙字典》,廢頓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廢頓”。
廢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寫作風格,他們喜歡在篇章中加入停頓的效果,以使文意更加凝練、優美。
在繁體字中,廢頓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廢頓”。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廢”字是由“廣”和“白”兩個部首組成,形狀上是一個上方有橫線、下方有斜線的字。而“頓”字則是由“豕”和“寸”兩個部首組成,形狀上是一個左邊有橫線、右邊由豎線和曲線組成的字。
以下是一個例句:在他演講中,他突然廢頓了一下,然後繼續說了下去。
與“廢頓”相關的組詞有:“廢話”、“廢寝忘食”等。
“廢頓”的近義詞有:“停頓”、“暫停”等。
“廢頓”的反義詞有:“連貫”、“連續”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