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藥名。 唐 白居易 《思舊》詩:“ 微之 鍊秋石,未老身溘然。”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人·秋石》:“ 淮南子 丹成,號曰秋石,言其色白質堅也。近人以人中白煉成,白質,亦名秋石,言其亦出于精氣之餘也。再加升打,其精緻者謂之秋冰,此蓋倣海水煎鹽之義,方士亦以鹽入爐火煅成。僞者宜辨之。”
秋石,是中國古代煉丹術和傳統藥物學中的一種特殊制品,主要從人尿中提煉而成,具有藥用價值。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曆史記載、制作工藝及功效等方面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權威來源參考:
秋石指通過特殊工藝從尿液(尤其是童尿)中結晶析出的無機鹽類物質,主要成分為尿酸鈣、磷酸鈣等礦物質。在中醫理論中,秋石性味鹹寒,歸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止血解毒的功效。
來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修訂版)定義:“秋石,中藥名。用人尿提煉而成的結晶物。”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年):“秋石為尿液加工品,功能滋陰降火。”
起源記載
秋石最早見于西漢《淮南子》,但成熟工藝形成于唐宋時期。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詳細記載了“陽煉法”與“陰煉法”:
來源: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六》(中華書局點校本,2015年,ISBN 9787101108420)。
明代規範化
李時珍《本草綱目》将秋石列為“人部”藥物,指出其需經多次沉澱、過濾、曝曬而成,并強調“秋石以秋月取童男童女尿為之佳”。
來源:李時珍《本草綱目·人部·第五十二卷》(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年校注本)。
據《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記載:
經典方劑參考: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秋石還元丹”,以秋石配茯苓、山藥治虛損證。
來源:《中國方劑精華辭典》(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
秋石在古代被視為“還原丹基”,是道家煉丹術中“以人補人”思想的産物。南宋《蘇沈良方》稱其“集人身元氣之精華”,反映了傳統醫學對物質循環的獨特理解。
來源: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化學卷》(科學出版社,2011年中譯本)。
(注:古籍文獻無電子版鍊接,以上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供溯源。)
“秋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解釋:
秋石是一種傳統中藥材,為人尿或人中白(尿液沉澱物)的加工品。
作為名字時,“秋”象征成熟與收獲,“石”代表堅固與堅定,整體寓意堅韌不拔、目标明确。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領域(如中藥用法、命名案例),可參考标注的權威來源獲取細節。
安身之地巴兒思擺列憊壞本計卞田君禀法不穣攙占谶籙赤葛雠書出車春枕楚榭盜律蠹籍遁天妄行反袂分愛附敵改舊佝瞀耗蕩號令豪言壯語恚罵囫囵吞棗擠出戟髯幾微聚訟忼慨褲襪掠剩鬼兩造裡應外合羅浮山邏巡畔約牽附青罩區區将将苒惹茹古涵今如如掃刷哨長蛇甲生輝衰統説不清宿食搨地錢淘沙取金同硯亡形魏車委照威鳳祥麟五體投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