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青竹或荊條編織成的捕魚具。圓筒形,上小下大,無頂無底。 唐 李賀 《感諷》詩之六:“調歌送風轉,杯池白魚小。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 王琦 注:“《廣韻》:罩,竹籠取魚具……按《爾雅》:籗謂之罩,捕魚籠也。《詩》:烝然罩罩。 李巡 曰:編細竹以為罩,無竹則以荊。”
“青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一種傳統捕魚工具。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青罩(qīng zhào)指用青竹或荊條編織的捕魚器具,呈圓筒形,上端較小、下端較大,無頂無底。
唐代詩人李賀在《感諷》詩中描述:“水宴截香腴,菱科映青罩”,此處“青罩”既是捕魚工具,也暗喻自然與勞作的和諧畫面。
《爾雅》《廣韻》等古籍均有記載,稱其為“籗”,屬于傳統漁具分類中的籠類器具。漢代學者李巡注解時提到“編細竹以為罩”,進一步印證其制作工藝。
青罩,指的是一種青色的薄罩子,常用于遮蔽光線或保護物品。它可以用于遮擋陽光,也可以用于保護莊稼免受害蟲的侵害。
青罩的部首是罒(網的上半部),它的總筆畫數為12。
青罩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為「青罩」,形狀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和現代有一些差異。青罩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靑罩」。
1. 夏天,陽光炙熱,我用青罩遮擋着窗戶,給屋内帶來些許清涼。
2. 農民把青罩拉在莊稼上,以防害蟲的侵害。
1. 青苔:指生長在地面、牆壁等潮濕處的青綠色苔藓植物。
2. 罩子:指用來遮擋、保護的薄層材料。
3. 青翠:形容植物鮮綠而有光澤。
1. 農棚:指用來覆蓋莊稼的簡易遮陽闆或遮雨棚。
2. 遮光簾:一種遮擋陽光的簾子。
白楊:指用來指代白色的陽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