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谶籙的意思、谶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谶籙的解釋

記有谶語的符命。《舊唐書·李密傳》:“故讖籙雲:‘ 隋 氏三十六年而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谶籙(chèn lù)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複合詞,由“谶”和“籙”二字構成。

字義分解:

  1. 谶:本義為預言、征兆,《說文解字》釋為“驗也”,指通過隱語、符號預測吉兇。例如《史記》記載的“亡秦者胡”即屬谶語。
  2. 籙:通“箓”,原指帝王受命于天的符命文書,後演變為道教記載神祇名諱、符咒的秘典。如《隋書·經籍志》提到道家符箓可“驅邪避災”。

文化内涵:

谶籙合稱後,多指代古代方士或道教的預言圖籍,融合神秘預言與宗教符咒,常見于秦漢谶緯之學及道教典籍。例如《河圖》《洛書》被視作谶籙的源頭,而道教《太平經》則記載符箓用以“通神達靈”。

文獻例證:

學術參考:

本文釋義綜合引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及《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5年),并參校《史記》《後漢書》等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

谶籙(chèn lù)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特殊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古代占卜吉兇的方法,也指記載預言、符命的書籍或符箓。其中“谶”指預言,“籙”原指道教符箓,合稱後延伸為帶有神秘色彩的預言載體。

  2. 功能與形式
    通過解讀天象、氣象、動物行為等自然現象預測未來,内容涵蓋個人命運、朝代興衰等。形式上既有文字記載(如《舊唐書》中預言隋朝滅亡的“隋氏三十六年而滅”),也有符箓圖谶等神秘符號。

  3. 曆史應用場景

    • 政治領域:常被用于政權更疊的合法性依據,例如李密引用谶籙反隋。
    • 民間占卜:作為術士占卜工具,指導婚喪、農事等生活決策。
  4. 文化争議性
    因常與政治動蕩關聯,曆史上多次遭官方禁毀,但仍在民間秘密流傳,成為傳統文化中神秘主義的代表符號。

注:該詞存在異體寫法“谶箓”,二者含義相通,均指向預言與符命的結合體。

别人正在浏覽...

慘暗巢繇促請打船恩慈琺琅風鏟風日高肓勾除豪家河章黃六回猋胡言亂語經術卷土決理舉手之勞孔家店叩首愧色兩國相争,不斬來使離絕硫酸亞鐵魯笨鸬鹚陂門頰奶烏他拟水趴稀配額普羅美修士鋪敍牽網鉛錫峭巘棋高一着清弭瓊睇缺漓扇風神影詩府時晦屍皮十三科說客孫曾縢囊危脆僞國洧盤文壇無風獨搖草午香鮮飈現場會下缒洩劑